海洋战略如何推动中国经济更强更安全?时不我待

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

如果这个行业能够做强,那中国经济必将更加壮大,也更加安全。

【时不我待的海洋战略】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务必加快海洋经济的转型升级,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致力于海洋强国的特色发展道路。

这并非是顶层设计首次提出向海洋拓展的构想,我国的海上发展战略早已进行了长期的规划和部署。

2013年,国家最高领导人在大连调研期间,着重指出必须顺应建设海洋强国的趋势,着力推进海洋工程制造业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2018年,他在上海调研时进一步强调,一个经济强国必然是海洋强国和航运强国;2023年,在广东湛江的考察中,他又提出了“耕海牧渔”,认为发展海洋经济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到了2025年,“深海科技”这一领域首次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且被明确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

中国正积极推动海洋经济的繁荣,此举不仅具有深远的预见性和战略重要性,更是一着至关重要的棋局。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和资源消耗国,其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源的支持,同时,该国海洋资源储备极其丰富。

石油资源,自21世纪起,全球主要的油气发现几乎全部发生在海洋领域。近年来石家庄市神兴小学,全球新增油气储量的约70%源自水深超过1000米的区域,而全球新增的可采储量中,超过40%亦来自于深海。

新能源的变革引发了对于某些金属资源的大量需求,海洋之中,铜、镍、钴等金属的储备量远超陆地,海底的锰、镍资源足以支撑人类使用近两万年,而制造三元锂电池的关键金属钴,其海底储备量更是占据了全球总储备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尤其是东太平洋CC区的钴储备量,竟高达陆地储备量的3.4至6倍,镍的储备量也达到了陆地储备量的1.8至3倍。

此外,深海中的可燃冰含有天然气,其数量是常规天然气资源的数倍之多。根据勘探数据和能量比率的换算,我国可燃冰的总量大致等同于800亿吨石油。到了2024年,我国原油进口量达到了5.53亿吨,位居全球首位。倘若这些可燃冰得以开发并投入实际使用,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将显著降低,甚至可能完全消除。

_10万亿产值,8万亿市值,海洋经济的大棋局与大前途!_10万亿产值,8万亿市值,海洋经济的大棋局与大前途!

依据国际海底管理局的相关规定,哪个国家率先发现海底资源并提交了必要的数据与资料,便将享有开采的优先权。鉴于此,我们应当抓紧时间,全力以赴,加快步伐。

事实上,海洋战略不仅关乎资源安全,同时也牵动着经济发展。

依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所发布的《2030年海洋经济》这份报告,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海洋经济总产出已经成功跨越了2.5万亿美元的界限。

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这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经济发动机。

【超乎想象的经济价值】

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攀升至10.5万亿元,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增长了5.9%,增速领先于国内生产总值0.9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在GDP中的占比达到了7.8%,对GDP的推动力更是达到了11.5%。进入今年第一季度,我国海洋生产总值为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这一增速依然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高出0.3个百分点。

在我国当前众多行业之中,似乎难以寻觅到哪一个产业既能拥有如此庞大的规模,又能超越经济整体增长速度。进一步展望其发展潜力,这一产业的迅猛发展实际上才刚刚拉开序幕。

以能源领域为例,尽管上文所提及的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潜力,即便如此,新能源产业同样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海上风速与光照时长均优于陆地,这为风电和光伏的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这种开发方式无需占用本就有限的土地资源。此外,由于地理位置靠近东南沿海等用电负荷集中的区域,新能源项目可以方便地接入电网,无需经过漫长的长途运输。世界银行曾发布数据,指出全球可供利用的海上风能总量超过710亿千瓦,其中,深远海域的风能资源占比超过70%。然而,截至目前,这些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仍然非常低,利用率不足0.5%。

旅游行业亦然,海洋资源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其发展旅游的潜力巨大。尤其在当前这个物质生活丰富到一定程度,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享受的时代,对于文化旅游等精神层面的需求不断上升,海洋旅游市场前景广阔。据自然资源部发布的《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数据,2024年,我国海洋旅游业全年创造的经济增加值达到了1613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9.2%。

中国绵延超过1.8万公里的陆地海岸线,以及1.4万公里的岛屿岸线,广阔的约1333万公顷浅海与滩涂地带,260万公顷的人工养殖水域,以及近70万平方公里的沉积盆地,160多个海湾和数以百公里计的深水岸线,这些丰富的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空间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了中国发展海洋经济的雄厚基础。

_10万亿产值,8万亿市值,海洋经济的大棋局与大前途!_10万亿产值,8万亿市值,海洋经济的大棋局与大前途!

从投资视角来看,这无疑是一条规模宏大、周期较长、覆盖范围广泛的崭新优质跑道。

2024年,我国自然资源部联合上海证券交易所特别推出了“中国海洋经济股票价格指数”(代码932056),目前该指数已包含211只成分股。根据《市值观察》的数据显示,这211只成分股的总市值已经超过了8.5万亿。

具体分析,上游的亮点集中在新型材料领域,尤其是那些高性能的防护涂料,例如船舶用的防污涂料。这类涂料在所有船舶涂料产品中占据最大份额,并且利润丰厚,同时技术门槛也较高。在我国,麦加芯彩公司是该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上市公司。自去年起,该公司已参与到中国、美国、挪威三家船级社的船舶涂料测试流程中,今年3月份,麦加芯彩已成功获得挪威船级社(DNV)颁发的防污漆认证。

深海装备制造构成了中游产业的核心。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先确保工具的锋利。无论是进行海底勘探还是执行水下任务,都离不开相应的装备。当前,全球各国纷纷展开“圈海运动”,因此,载人潜水器(HOV)和无人潜水器(UUV)等装备受到了广泛关注。在这个领域,中国的核心参与者主要包括中国船舶和中国海防等企业。

下游区域的关键在于提供应用服务,尤其是海洋运输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这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因为一旦在海洋上开展经济活动,交通运输就变得不可或缺,正如在陆地上推进发展必须铺设道路一般。当前,海洋交通运输领域的主力军包括中远海特、中远海科、中信海直等企业,它们在未来的海洋经济发展中将扮演着“提供水源”的关键角色。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海洋经济与先前的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在本质上具有相似性,即在陆地经济发展遭遇瓶颈之际,它们都寻求通过向天空和海洋拓展,以期在垂直领域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民航局公布的资料表明,2025年我国的低空经济预计将达到1.5万亿的规模,而这一数字到2035年有望翻倍,增至3.5万亿。与此同时,2024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的规模约为2.5万亿,据泰伯智库预测,到2030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迅猛增长至近10万亿。此外,若将海洋经济的10万亿规模考虑在内,这三个行业合计的远期市场规模至少将达到20万亿。

这些领域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新发展的强劲力量和增长点,同时也必然吸引资本市场的持续关注。自今年起,各行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这一点投资者务必给予充分重视。

免责声明

本文讨论了与上市公司相关的内容,作者基于上市公司依照法定职责公开发布的资料(诸如临时公告、定期报告以及官方互动平台等)进行了个人分析及评估;文中提供的信息或观点并不构成投资或其他商业咨询,市值观察对于因参考本文所采取的任何举措均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