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少壮派40岁出任信达证券副总!研而优则仕成主流?

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

财联社7月2日报道,证券公司研究部门的人才价值不断上升,"研究出色就能晋升管理岗位"这一趋势正在加快,成为业界高层职位晋升的主要途径。

7月1日,信达证券发布了一则公告,宣布其研究开发中心的总经理程远已正式被任命为公司副总经理。

又一例“研而优则仕”,85后程远升任信达证券副总,“买方+卖方”双重背景加持_又一例“研而优则仕”,85后程远升任信达证券副总,“买方+卖方”双重背景加持_

程远担任信达证券副总经理的消息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这主要归因于他的三个显著特点:首先,作为一位“85后”的年轻才俊,他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巅峰时期,年仅40岁;其次,他堪称“研而优则仕”的典范邢台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中心,在此之前,他担任过信达证券研发中心的总经理一职;再者,他拥有买方与卖方相结合的独特背景,曾任职于东兴基金,担任投资总监和研究总监,同时在华泰证券担任三大消费领域的首席研究员。

近期,关于“研而优则仕”的典型案例已出现不止10起,涉及人物包括:中信建投证券的执行委员会委员武超则,申万宏源证券执委会成员周海晨,华西证券的副总裁魏涛,红塔证券的副总裁李奇霖,长江证券的总裁刘元瑞,山西证券的执行委员会委员刘军,天风证券的副总裁赵晓光,五矿证券的副总经理杨诚笑,国联民生投行子公司的董事长徐春,以及信达证券的副总经理程远等人。

“85后”掌舵者与稀缺双背景

程远的升迁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这主要得益于他40岁的年轻年龄、典型的“研究优秀,进而从政”的职业发展轨迹——担任研究开发中心总经理,以及他难得一见的“买方+卖方”双重专业背景。

程远,生于1985年7月,其公开履历揭示了他17年证券行业的深厚积淀。他是一位难得的复合型人才,不仅具备买方市场经验,还拥有卖方市场的背景。他的职业生涯亮点包括担任东兴基金的投资总监和研究总监,全面负责公募基金的投资与研究方向;此外,他曾是华泰证券消费领域三大首席研究员之一;自2021年6月起,他担任信达证券研发中心的总经理一职。

值得注意的是,在程远担任信达证券职务期间,他主导建立了囊括30多个领域的“宏观—中观—微观”三级研究架构。根据万得(Wind)的数据显示,从2019年至2022年,该公司的研究佣金收入实现了14倍的增长,同时在行业佣金排名上提升了21位。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像程远这样兼具公募投资总监与券商研究所所长双重身份的杰出人才在业界极为罕见,他们的职业成长轨迹为行业人才评价体系的实证化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此次人事变动凸显了证券行业人才价值观念的显著转变。过去那种仅以单一业务背景为标准的高管选拔模式,正逐渐向“投资研究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演变。程远的升迁不仅加强了信达证券在投资研究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为行业人才的有序培养树立了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

10余位研究人士“研而优则仕”

近年来,已有至少10位券商研究人士升任公司高管。

武超则于6月20日被任命为中信建投证券的执行委员会委员。他于1986年9月出生,是公司执委中最为年轻的一位。自2011年7月加入中信建投证券以来,他已经为公司奉献了14个春秋。在2013年至2020年期间,他连续八次荣获新财富最佳分析师通信行业第一名的殊荣,同时还被授予了极具价值的“新财富白金分析师”称号,并担任了中证协证券分析师委员会的委员职务。

周海晨于2024年晋升为申万宏源证券执行委员会的一员,同时担任研究所党委书记及董事长职务,负责机构业务及研究业务的分管工作。在此之前,他凭借卓越的分析能力,曾13次荣获《新财富》杂志评选的最佳分析师第一名。

杨诚笑,自2023年5月担任研究所所长,同年11月晋升为五矿证券的副总经理,其名字频繁出现在新财富榜单的前列。

徐春于2023年9月正式担任国联证券副总裁兼研究所所长,并兼任国联民生投行子公司的董事长职位。他于1987年出生,此前曾担任长江证券研究所的副总经理和总经理。

魏涛于2023年3月27日被华西证券宣布任命为副总经理(副总裁)。此前,他曾在中信建投证券担任研究部非银金融研究员等职位。2019年,他加入华西证券,并在此后担任过总裁助理、证券研究所所长等不同职务。

李奇霖于2023年8月30日获聘担任公司副总裁一职。在此之前,他曾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期间,担任红塔证券证券研究所总量组组长。自2021年3月起,李奇霖在红塔证券的职务包括副总裁、研究所所长以及首席经济学家。

刘军于2023年受聘成为山西证券的执行委员会委员。此前,他曾任安信证券化工领域的首席分析师,2015年起在华金证券担任研究所所长,并逐步晋升为党委委员及总裁助理。2022年年初,他加入山西证券,继续担任研究所所长和总裁助理的职务。

刘元瑞:任职长江证券总裁,是第一位分析师出身的券商总裁。

“研而优则仕”这一高管结构的变革,显著揭示了券商行业人才价值观念的根本转变;原本以单一业务背景为主的高管模式,正逐渐被拥有扎实研究基础的多面手型人才所取代。

研究业务从“敲门砖”到战略引擎

根据众多行业高层人士的反馈,我们可以观察到,对于研究业务而言,其战略层面的重要性正经历一场根本性的提升。

模式变革:由原先的“外部供应商服务”模式转变为“内部与外部协同赋能”的新模式。研究部门汇聚各方资源,全方位支持公司战略决策、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内部业务板块,进而推动内部资源优化配置和业务转化效率的显著提高。

价值提升方面:尽管依赖人力进行的卖方研究难以成为主要的盈利基石,然而,它在作为机构业务入门的“钥匙”方面却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借助研报、路演等方式构建的服务体系,成为了推动托管、经纪等多元化业务发展的关键支撑。同时,拥有研究背景的高管在跨部门资源整合方面展现出明显的优势。

智库的定位在于,未来开展的研究业务不仅应助力企业实现商业模式的转型,还应当扮演政策研究的“智库”角色,为国家战略(例如借鉴日本野村、大和等模式)提供支持,其价值定位将不断得到深化。

程远等众多研究领域的顶尖人才得以晋升,这充分展现了券商行业在全面实施注册制和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对于具备专业定价技能和复合型管理能力人才的迫切需求。研究部门的角色已经从幕后支持转变为前台主导,其战略重要性也通过管理层结构的调整得到了最直观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