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损股民速至新浪股民维权平台!任子行财务造假致股价暴跌?

受损投资者可前往新浪股民维权网站进行信息登记:链接为http://wq.finance.sina.com.cn/。同时,关注新浪证券官方微博、通过微信搜索新浪券商基金、在百度上搜索新浪股民维权、访问新浪财经客户端或浏览新浪财经首页,均能找到我们的联系方式!

2025年6月20日傍晚,任子行(股票代码:300311.SZ)对外发布了一则公告,告知其已接到中国证监会发出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该告知书指出,任子行在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期间,通过其子公司伪造合同,虚构了1.12亿元的营业收入和7328万元的利润。因此,公司股票暂停交易一天,并于6月24日恢复交易,但随即被施加了其他风险警示(ST)措施。复牌当日,股价便遭遇了20%的跌幅,且今日的跌幅并未有所回转。

经证监会调查发现,任子行的全资子公司北京亚鸿世纪在2018年成功中标一个创新项目,随后,该公司通过订立缺乏商业实质的购销协议,搭建了资金流转渠道。在随后的三年里,其虚报的收入占同期报告金额的比例在4.21%至10.81%之间,而虚报的利润占比在2020年最高时达到了85.93%。该行为直接引发了公司2020至2022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出现不实记录,同时,2023年的《募集说明书》中所引用的数据也因此出现了错误。

值得关注的是,自2015年公司被并购以来,北京亚鸿持续保持独立运作状态,而原管理团队并未得到充分融合,这为财务舞弊创造了人事操作的可能。2019年,深圳证监局就曾指出北京亚鸿在收入与成本匹配、验收流程上存在混乱等问题,然而公司并未进行彻底的整改。在此次的惩罚行动中,公司董事长景晓军与副总经理林飞因未能对子公司实施有效监管,各自受到了250万元的罚款;同时,财务总监李志强以及子公司的财务经理马萍也分别被处以了100万元的罚款。

暴跌后停牌__复牌后跌停的股票

任子行的财务状况并非突然出现。2022年,审计机构由于1035万元的商品函证未得到回复,发表了保留意见;2023年,由于4350万元的软件开发收入无法得到核实,同样发表了保留意见;到了2024年,虽然意见变为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但仍然对证监会可能启动的立案调查风险提出了警示。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公司的扣除非净利润持续出现亏损,累计超过了1.9亿元;2024年的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2.42%,降至4.72亿元;资产负债率攀升至46.88%;流动负债高达5.31亿元,远超过了货币资金的2.17亿元,短期偿债的负担不容小觑。

在监管领域,该公司于2023年因2019至2021年度的财务信息存在误差,遭到了深圳证监局的警示函警告;此外,2021年,公司因2016至2018年度的定期报告存在虚假披露行为,受到了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公开谴责。

任子行,作为网络安全行业的资深企业,近期表现却让人深感失望。自2021年至2024年,连续四年出现亏损,累计亏损额已超过2.39亿元。同时,其核心业务的营收比重在2020年至2024年间呈现波动性下降,且始终未能超越2020年的业绩水平。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实现翻番,达到了5087.48万元的高度,然而,净利润却仍然呈现亏损状态,亏损额高达3732.82万元。进一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亏损额更是达到了3991.54万元,这一数据表明,公司的核心业务盈利能力尚未实现根本性的好转。

在行业领域,尽管网络安全领域得益于政策推动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然而,该领域的竞争态势却异常严峻。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000亿元大关,然而,任子行正遭遇两大难题。首先,行业领军企业凭借其技术领先和生态合作的优势,正在激烈争夺市场份额,例如,奇安信和深信服在2024年的营收均超过了80亿元。其次,新兴技术(诸如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对传统的安全解决方案构成了冲击。尽管任子行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占到了总营收的31.87%,但这一比例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9.83%,显示出技术更新的步伐有所放缓。

复牌后跌停的股票_暴跌后停牌_

更令人遗憾的是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公司于2024年4月因军工采购中的串标行为,其投标资格被暂停,这一举措直接影响了政府项目的获取。此外,前五大客户的集中度在2021年仅为15.31%,但到了2024年却飙升至49.87%,其中第一大客户的占比更是高达17.97%,公司对单一客户的过度依赖风险因此进一步加剧。

任子行所面临的难题与其实行的积极并购战略紧密相连。自2015年完成对北京亚鸿的收购以来,公司陆续接管了唐人数码等企业,然而整合成效甚微:唐人数码因游戏版号违规问题遭到调查,而北京亚鸿则陷入了财务造假的困境之中。

公司近期面对困境,尝试以“AI+安全”策略进行转型突破。在2025年5月的业绩沟通会上,公司提出将重点发展AI产品,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同时与华为、腾讯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遗憾的是,这些措施尚未显现成效:2024年研发投入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9.83%,而且,销售人员数量也减少了38.39%,这表明公司内部管理的调整尚未达到预期效果。

中小市值网络安全企业中的此类现象颇具代表性。伴随着《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行业对合规性的要求不断加强。若企业无法在技术革新、风险管理以及治理架构等方面实现同步提升,难免会被市场所淘汰。对于投资者来说,在追逐热门概念的同时,更要保持警惕,提高辨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