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阅读《爱尔眼科2024年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我们可以发现,在重要性评估矩阵的双重考量下,爱尔眼科将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视为首要关注点,并将产品的安全性及品质定位为相对重要的议题,这一做法与MSCI的关注焦点大致相符。
来源:《爱尔眼科2024年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然而,爱尔眼科近年来常被卷入贿赂争议,其旗下众多医疗机构因涉嫌违规医疗广告发布、卫生监管不力等问题,屡次受到处罚。同时,一系列医疗事故和虚假广告事件也频繁被媒体揭露,这使得该集团一度成为舆论的焦点,不断遭受消费者的批评。
2017年,武汉爱尔眼科医院发生了一起因人工晶体植入不当而引发的医疗事故,致使患者左眼视力丧失;2018年,葫芦岛爱尔眼科医院因诊疗过程中的疏忽,导致患者视网膜出现脱落现象;进入2021年1月,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负责人艾芬女士对爱尔眼科的诊疗过程提出质疑,指出在爱尔眼科就医时,医生未能对其眼底进行细致检查,从而错过了视网膜脱落的治疗时机,最终导致了孔源性视网膜脱落及右眼几乎失明的严重后果。
自那时起,艾芬因涉及爱尔眼科的医疗争议,不断揭示该眼科机构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且屡次向相关监管机构报告其违法行为。
2023年12月,艾芬发布信息指出,广西贵港市爱尔眼科医院负责人冯某在手术过程中对一位八旬老人头部进行敲击,此行为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事件一经揭露,爱尔眼科医院于深夜迅速作出回应,宣布解除贵港爱尔CEO的职务,并暂时停止了院长冯某的职务。
除此之外,在2024年8月,艾芬向国家卫健委递交了一封举报信,揭露爱尔眼科旗下多家医院涉嫌伪造诊断证明。具体操作是,在为患者完成近视手术后,医院工作人员未在诊断证明上填写手术时间,而是在医生签字和医院盖章后,将诊断证明、医生签字时所用之笔转交给患者或其家属,并指示他们自行填写不实的手术时间,以便顺利通过体检。
卫健委在接到艾芬的举报后,对江苏、安徽、湖北三省的93家爱尔眼科医院进行了细致的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南京、扬州、蚌埠和咸宁的4家爱尔眼科医院存在出具虚假诊断证明的嫌疑。
据调查,一些国家机关或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对求职者的视力要求较为苛刻,特别是对那些通过激光手术改善视力的人,规定必须手术完成后至少六个月方可接受体检。为了协助患者达到这一条件,爱尔眼科被指控修改了患者接受近视矫正手术的真实日期。
2022年8月,有一位年轻人因视力检查结果不符合标准,在蚌埠的爱尔眼科医院进行了双眼全飞秒激光手术。手术结束后,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书上并未标注日期,患者便自行填写了2021年12月,这一操作使得他顺利通过了体检。
然而,患者最终因右眼患有“炎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病”而治疗无效,不幸去世。随后,其父亲进行了举报,安徽省卫健委随即对蚌埠爱尔眼科医院以及涉事医生展开了调查,并据此作出了包括警告、罚款以及不良执业记分在内的多项行政处罚。
另外,在2024年4月,扬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接到了针对扬州爱尔眼科医院的举报信息,随即对其进行了立案调查,并下达了整改要求、发出了警告,并对其进行了罚款处理。到了2024年年末,河南许昌的爱尔眼科医院因被指控向转诊医生支付提成,受到了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调查与立案。
艾芬不仅揭露了虚假的诊断证明问题,而且还向国家卫健委举报了宿迁科以康爱尔五官医院涉嫌商业贿赂的行为。她提交了“借支季节性工资台账”表格,该表格揭示了该医院在2017至2019年间向转介人——这些人大多是宿迁地区医疗系统的工作人员以及公职人员——支付了超过78万元的回扣。
国家卫健委的信访回复文件显示,2022年宿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接到举报信息后,携手多个部门共同进行了调查。到了2023年4月,此事已得到妥善处理。目前,涉事医疗机构已被注销,而涉案的个别人员也已接受当地纪检监察机关的处理。
艾芬不断揭露问题,同时,爱尔眼科集团旗下的企业也频繁受到举报。其中,桂林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因违反了医疗机构的相关管理规定,遭到了桂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处罚,并被处以了10万元的罚款。该医院在2023年10月24日和10月2日,未经过卫生行政部门的备案,擅自举办了义诊诊疗活动;同时,医院还指派了未获得医师资格的医学专业毕业生独立进行义诊诊疗工作,为民众进行了白内障的筛查。
天眼查的统计资料显示,到了2024年,爱尔眼科及其子品牌公司累计涉及数百起法律诉讼,这些案件主要围绕医疗事故责任争议、生命健康权争议等方面。另外,爱尔眼科旗下的医疗机构因广告内容违规、不正当竞争等问题,总共受到了151项行政处罚。
据悉,爱尔眼科旗下医院在医保资金使用上存在违规现象,其危害性甚至超过广告违法行为。2024年4月,黄冈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因实施过度治疗、超标收费、重复收费、不合理收费以及超出医保用药限制等多种违规举动,遭到黄州区医疗保障局的依法惩处。
在其他爱尔眼科机构中,类似事件也时有发生。例如,兰州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在2021年至2022年期间,因过度诊疗和重复收费等问题,两次遭到兰州市医保局的罚款处理。江门鹤山、台山市等地的爱尔眼科医院也因过度检查、诊疗项目串换以及超出医保支付政策范围的结算等违法行为,导致医保资金遭受损失,并受到了相应的罚款和整改措施。
业绩增速放缓、商誉87亿
在治理层面,MSCI对医药类企业赋予了超过30%的比重。但爱尔眼科在这一领域遭遇了众多困难,诸如业绩增长放缓、过度扩张、以及商誉过高等方面的问题。被誉为眼科行业的领军企业,爱尔眼科的市值自2021年超过4000亿的高点,已降至目前的1106亿。
观察爱尔眼科的业绩表现,可以发现2024年的业绩并不理想。在报告期内,公司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下滑,而且营收的增长速度也跌至了五年来的新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增长速度同样达到了五年来的最低点。爱尔眼科的业务领域细分后,主要涵盖屈光矫正、视光服务、白内障治疗、眼前段疾病处理、眼后段疾病处理等多个方面,共计六大类别。在这些类别中,屈光矫正、视光服务和白内障治疗是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
2024年,三大核心业务板块的营业收入分别达到了76.03亿、52.79亿以及34.89亿,其收入比例分别是36.23%、25.16%和16.63%。但令人遗憾的是,同年的增长速度却相对缓慢,分别为2.31%、6.43%和4.87%,显示出增长动力不足。
此外,公司的毛利率亦遭受了重大打击。在2024年,爱尔眼科的整体毛利率降至48.12%,比2023年减少了2.67个百分点,这标志着自五年以来首次跌破50%的门槛。进入2025年第一季度,其毛利率进一步下跌,降至48.02%。
爱尔眼科长期秉持积极拓展的策略,运用“PE+上市公司并购”的方式,借助“三级诊疗”体系的有效推动,其旗下医疗机构的数量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具体来看,2014年,爱尔眼科旗下的医院和眼科中心共有71家;而到了2024年12月31日,这一数字已攀升至全球范围内的974家。
然而,迅猛的并购式扩张使得爱尔眼科在管理层面遭遇了严峻的挑战。医院数量的不断攀升,使得公司内部的管理工作愈发繁杂,产品与服务质量频遭顾客投诉,而其下属企业也频繁受到处罚。
同时,爱尔眼科的持续发展主要依赖并购基金这一途径,但这一途径却伴随着较高的商誉风险。根据年报及相关公告,到2024年底,爱尔眼科纳入合并报表的子公司数量已达到621家,比上一年增加了149家,其中超过90家是通过收购方式完成合并的。
持续的并购行为导致商誉总额迅速上升。到了2024年底,爱尔眼科的商誉账面价值已高达84.48亿元,其占净资产的比例达到了40.8%。在2024年,爱尔眼科的商誉增加了21.45亿元。到了2024年,爱尔眼科累计计提的商誉减值准备金总额已达到17.21亿元。
此外,公司所采用的溢价收购策略同样吸引了众多目光,并遭到了关于利益输送的质疑。根据公开信息,绍兴爱尔在2022年的前九个月净利润仅有31.53万元,而在2021年更是出现了88.1万元的亏损,净资产仅有148万元。然而,爱尔眼科却以5727万元的价格完成了对绍兴爱尔的投资,溢价率达到了惊人的55倍。
2021年8月,爱尔眼科拟用3367.5万元资金收购河源爱尔75%的股份,然而彼时该子公司的上半年净资产仅有8.95万元,溢价比率高达500倍以上。此类高溢价收购事件引起了监管机构的密切关注,但爱尔眼科方面对此表示了否认。
今年五月,爱尔眼科遭遇了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12日晚间,该企业发布了一则公告,透露其全资子公司深圳滨海爱尔利用6.50亿元的自有资金,成功收购了深圳广晟数码技术有限公司60%的股权以及相应的特定债权。
公告透露,广晟数码的股权结构曾为广东省广晟置业集团有限公司持有60%股份,深圳亮视医疗投资有限公司则持有剩余的40%。值得注意的是,深圳亮视医疗投资有限公司是爱尔眼科控股股东——爱尔医疗投资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石家庄市神兴小学,故此笔交易属于关联交易范畴。
此次交易的高额估值倍数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根据公告披露,以2024年3月31日作为资产评估的基准日期,广晟数码的净资产在账面上显示为9648.65万元,而经过评估,其价值达到了8.21亿元,评估增值额为7.24亿元,溢价比率更是高达750.67%。
与此同时,爱尔眼科的激进扩张策略与另一面形成强烈反差,那就是其研发投入比例异常低。根据2024年的财务报告,公司的研发支出达到了3.20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3.86%。尤为引人关注的是,这标志着自2017年以来,爱尔眼科的研发费用增长速度首次出现下降趋势。与此同时,公司的研发费用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仅为1.53%,这一比例甚至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眼科技术迅猛发展、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爱尔眼科所采用的“注重扩张、忽视研发”的策略或许对其未来的竞争力构成潜在威胁。鉴于此,如何在追求短期利润和保障长期研发投入之间寻求一个恰当的平衡点,已成为爱尔眼科战略决策中的关键所在。
参考资料:
近十年内,爱尔眼科的净利润首次出现下滑,同时医疗纠纷频发;在此背景下,公司激进的扩张策略所隐藏的风险已初露端倪。财事汇
《高达84.9亿的商誉风险高悬,爱尔眼科面临挑战,如何走出“路径依赖”的困境?》;财经观点分享
《资本风云》栏目聚焦了医疗领域的争议事件,探讨爱尔眼科在并购过程中遭遇的困境,以及由此带来的商誉减值超过十亿的问题,引发业界关注;子弹财经对此进行了深入报道。
《ESG风险观察》报道,因损害他人名誉,爱尔眼科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被判决进行公开赔礼道歉;此信息来源于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