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_2026972873]
7月9日,上午时分,“无锡滨湖发布”公众号对外公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住房消费的若干措施》一文(以下简称《措施》),文中明确提出,将激励在籍大学生购买房产,并对参加苏超联赛的球员及观赛球迷的购房行为给予扶持,同时,对老年人家庭、现役或退役军人以及滨湖区内科研机构的工作人员购房也将提供支持。
下午时分,该内容已被发布者移除。随后,《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扮演购房者角色,拨打了无锡市滨湖区住建局的电话。在通话中,工作人员这样回应:“内容已先行撤下,之后我们会重新公布相应的具体措施。”
01
“鼓励开发企业积极参与”
《措施》先前明确指出,将扶持并激励房地产开发商向购买滨湖区新建商品住房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的参赛球员以及观看比赛的球迷提供购房补贴,具体金额为每套3万至5万元石家庄市神兴小学,且需出示参赛或观赛的相关证明。
滨湖区住建局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并非所有的新房建设项目都能享受补贴政策。该政策旨在激励开发商主动参与,企业需自行进行报名。《措施》文档的下方详细列出了能够享受优惠的各个楼盘信息,读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来获取相关详情。
《措施》进一步规定,自文件公布之日起至2025年10月31日止,滨湖区内的在校大学生,包括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学生,若在此期间购置新建的商品住宅,将根据网签备案的合同总价的一定比例获得购房补助,该补助上限为5万元;此外,若锡同高校中有3名或以上大学生集体团购滨湖区的新建商品住房,购房人将获得不低于3万元的购房奖励。在校就读的大学生,若同时满足上述两项条件,便能够同时获得购房补贴和团购优惠。
对于拥有60周岁及以上老人的家庭,若在滨湖区购置指定新建商品住宅,或参与该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旧房换新房”活动(该活动适用于老年家庭,新房既可分配给老年家庭,也可分配给其子女),政府将鼓励房地产开发商为每套住房发放至少5万元的消费券。
值得注意的是,滨湖区积极倡导并广泛实施房票结算的补偿模式,准许房票在指定征收区域内进行一次转手,同时鼓励房票的累积使用。
记者观察到,此类转让在实际操作上往往依赖于特定的环境。依照相关规定,房票可被用于在滨湖区购买二手房,同时,原二手房的业主需用房票来购买该区域内的新建商品住宅,或者选择购买新房的停车位。
目前仅允许房票转让一次,而二手房交易本质上是在买卖双方自愿原则下进行的,对二手房东是否必须接受该房票并无强制性规定。这位工作人员如此向记者解释道。
这就表示,若要利用房票购置二手房,卖方需“正好”打算购置新房,同时还要受到“购买区域”的限制。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的副院长严跃进通过微信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滨湖区的调控举措中存在一个显著特征,即通过细化购房者的类别来具体实施扶持政策,并将这些群体视为具有潜在活力、能够被激发的购房需求。
然而,这种分类过于细致,部分群体并不构成购房的主流。以大学生为例,他们购买房产的能力有限,并且关于大学生购房的问题,过去曾引发不少争议。至于苏超球迷,他们主要是为了观看比赛,购房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尽管措施看似多样,但实际是否存在真实需求,仍需进一步探讨。严跃进如是说。
02
容易“热搜”而不是“热卖”
这种花式购房补贴能真正吸引到买房人吗?
柳明在微信上向《每经》记者坦言,他并未将滨湖区的房价水平考虑在内,即便有那三五万元的补贴,他也不会因此决定购房。
柳明直言不讳地说:“作为无锡的本地居民,我们家中普遍不缺住房。除非遇到极其优惠的购房条件,亦或是恰巧有购房打算,而且恰逢当地政府推出补贴政策,那时我们才会感到非常高兴。”
“这样的补贴和促销容易面临一些争议。”
严跃进指出,首先,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挑战是,如何精确区分参加苏超比赛的球员与前来观赛的球迷;其次,还需确保补贴资金的合理分配。
二是涉及花哨的营销手段以及政策上的花招。近年来,此类政策是否真正发挥了显著的扶持作用,一直存在争议,比如之前的马拉松赛事激励购房的政策。若政策内容流于形式,可能会损害政策的严肃性,甚至对市场交易和签约并无实际影响。更兼此次《措施》旨在激励房地产开发商投身其中,然而实际参与的热情及具体规则均难以准确评估与监管,结果很可能是成为“热门话题”而非“热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