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有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近期正式对外发布,该文件从宏观战略和整体布局的角度,对我国江河的保护与治理工作进行了全面规划与设计。
陈敏副部长于4日在国新办举办的发布会上强调,要全面推动江河的保护与治理工作,这包括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综合性保护与系统化治理,兼顾江河的源头至河口、水域与陆地,维护水土资源、河湖的功能以及生物多样性,提高流域生态系统的品质与稳定性;同时,要加快构建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的高效节约与优化配置体系,以及河湖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体系,以使江河为中华民族带来福祉。
《意见》明确指出,至2035年,我国将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现代化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届时防洪安全保障能力将得到显著增强。同时,水资源节约和集约化利用的水平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城乡供水的安全保障水平也将得到明显提高。江河的生态环境质量将得到全面改善,水生态系统将保持健康与稳定。水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也将带来显著的影响力增强。此外,江河保护治理的体制机制将更加完善,人与水的关系也将变得更加和谐。
构建流域防洪减灾新格局
江河保护治理工作涵盖水灾害防治、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修复以及水环境改善等多个方面,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措施、进行系统规划、实现全面推进。
《意见》在六个关键领域,即确保江河稳定、提升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强化江河水生态的维护、不断优化江河水环境质量、传承和发扬水文化传统、以及健全江河保护治理体系,提出了涵盖24项具体措施的全面规划,对江河保护治理工作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和部署。
今年,我国多地呈现了明显的区域性和阶段性旱涝交替现象。截至7月4日8时,全国范围内已有329条河流水位超过警戒线,部分区域遭遇极端强降雨,导致山洪暴发、山体滑坡以及城市内涝等一系列自然灾害。
陈敏指出,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给防洪抗旱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我们必须加强国家的防洪安全防线。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日益明显,我国正处于气候变化敏感区域,且受影响尤为严重。近些年,极端天气事件愈发增多,暴雨、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突发性、极端性和异常性特征愈发突出。必须迅速推进对河流的保护和治理工作,着力打造一个现代化的流域防洪抗旱体系,确保在极端气候条件下能够主动应对,从而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确保社会经济的稳定运行。
我国国情水情的特点,要求我们必须拓宽视野、加大力度来加强江河的保护和治理。我国水资源的状况表现为夏季洪水泛滥、冬季枯水严重,南北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且水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存在不协调。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推动江河保护治理工作,以流域为单位,综合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改善,以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增强国内经济循环,确保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陈敏说。
《意见》中规定,需科学制定针对不同江河的防洪减灾策略和措施,合理协调洪水储存、滞留、排放和排泄之间的关系,对流域防洪减灾体系的布局进行优化,以增强对洪涝灾害的防御及应急抢险和救灾的能力。同时,强调流域与区域之间的协同作用,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有效结合,综合规划干流与支流的防洪体系建设,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并增强抵御极端暴雨洪水的抗风险能力。
加快国家水网建设
国家水网工程构成了江河保护与治理的关键环节。近期,我国水利部门联合相关机构及地方力量,正积极推动《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核心任务和关键措施,全力加速水网的建设进程。
我国国家水网的核心架构和主要脉络正加速得以完善,同时,一系列国家水网的关键项目也在加紧推进。在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透露,这些国家水网的关键项目主要涵盖两大领域:一是关键的输排水通道,二是重要的调蓄节点。自2022年起,珠三角地区的水资源调配、引江济淮工程的首期以及引汉济渭等12项关键性的引水调水项目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从而使得年调水量增加了124.8亿立方米。同时,在关键的水调蓄节点上,西江大藤峡以及新疆大石门等24座巨型水库也相继建成并开始运作,这为我国新增了34.6亿立方米的供水能力,并且增加了26.6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
张祥伟指出,在接下来的阶段,水利部将致力于实现“系统完善、保障稳固,资源节约、智能绿色,循环畅通、调控有序”的宏伟目标,加速推进国家水网骨干工程的建设进程,尤其是诸如四川引大济岷、辽东半岛水资源配置一期等联网补网的重大水利工程。同时,将推动各级水网协同发展,迅速构建具有安全韧性的现代水网体系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优化水资源的分配,增强水资源调配及供水保障的能力。
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的负责人关锡璠在发布会上指出,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水利领域的中央投资支持政策进行了修订,并对超长期特别国债及中央预算内投资各自应支持的领域进行了明确。此次修订使得中央投资支持比例平均提升了约20个百分点,支持范围也相应扩大,涵盖了新建的中型灌区、中型引调水等工程项目。同时,中型工程的中央投资支持比例已提升至与大型工程相同的水平。截至六月三十日,我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将水利建设方面的年度中央财政资金分配工作全面完成。
国家发改委与水利部将携手相关机构和地方,持续加速推进关键水利项目的建设。对项目前期工作进行完善,对工程设计进行优化,并深入评估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前安排中央投资,确保年度建设资金需求,助力工程顺利进行。强化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致力于打造优质、精品和让人放心的工程。同时,加强工程运行和养护管理,及时进行维修保养,确保工程长期稳定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