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选角的“宫斗戏”近几个月持续上演。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多个场合对现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未实施降息政策表示了强烈的不满。最近,有市场传闻指出,特朗普正在考虑在9月或10月提前公布鲍威尔的继任者人选。特朗普透露:“我已经心中有数,人选大概在三四位候选人之中。”
外界普遍认为,目前可能的候选人包括美联储前任理事凯文·沃什、现任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以及美联储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
预期中的任命可能对降息的预期产生显著影响,并进而作用于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与此同时,人民币近期对美元的持续升值,也使得中美之间的利差未来走势成为关注的焦点。
波以斯(Andrew Balls),品浩(PIMCO)的环球固定收益投资总监,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透露,他对美联储的信誉度抱有高度信任,并预测特朗普总统将在来年提名一位较为传统的美联储主席。同时,他认为今年美联储有可能实施1至2次的降息。在构建投资组合时,我倾向于选择5至10年期的美国国债,同时减少对30年期国债的持有量,预计5年期国债的最终利率将大致位于3.5%左右。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
目前,美联储9月降息的可能性在利率市场中被普遍看好,达到了76%,这一预期使得原本因避险需求减弱而走低的美元指数进一步下滑,创下了自2022年3月以来的最低点,跌入了96点以下。这一现象与美联储近期的人事变动紧密相连,因为普遍认为特朗普可能会选择一个倾向于降息的候选人。
2024年美国大选期间,特朗普曾明确表态,不会让鲍威尔继续担任美联储主席一职。同年6月中旬,他在公开演讲中透露:“我或许应该重新考虑,是否应该摒弃不辞退他的想法。”而鲍威尔本人则坚定地表示,他将在2026年5月任期届满后选择离职。
在这场对峙的背后,不仅仅是私人恩怨,还隐藏着白宫与美联储之间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
波以斯认为,美联储内部具备一套固有的制度性保障措施,故而即便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我们依旧抱有信心,相信美联储有能力将通胀率控制在接近其既定政策目标的水准。
数月之前,有报道提及沃什可能成为特朗普提名的新任美联储主席人选,而他们二人曾在海湖庄园就此事进行了深入交流。沃什与特朗普的支持者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且他的岳父兰黛与特朗普交往已久,拥有广泛的人脉资源。
尽管他曾经提出过降低利率的诉求,然而沃什在总体上持有较为强硬的立场,他坚持货币政策应保持独立性,并将缩减资产负债表置于首位。他更倾向于采取“先紧缩后放松”的策略,并认为通过缩减资产负债表可以为降低利率腾出空间,这与传统的强硬派观点存在一定差异。
贝森特名列市场猜测的潜在人选。在美关税政策陷入混乱之际,他展现了出色的协调才能,赢得了华尔街的肯定。尽管他公开声明将继续留任财政部长一职,但私底下对担任美联储主席的职位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的政策倾向偏向鸽派,强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应紧密协同。若他担任美联储主席,预计利率政策将更加偏向鸽派,整体上有利于“美国再平衡”战略的实施。
沃勒系特朗普所推选,跻身美联储理事会,并被称作“黑马”人选。近期,他作为美联储官员中首位提出在7月会议中立刻降低利率者,受到白宫的重视。沃勒坚持依据规则和数据来决策,并坚守着对2%通胀目标的承诺。
短中端美债收益率有望下行
事实上,当前市场认为,美联储已经逼近可以降息的标准。
波以斯向记者透露,美联储前副主席理查德·克拉里达(Richard Clarida),如今重返PIMCO,他预测未来通胀将大致保持在“2点几”这一区间,而非严格回到2.0%这一具体数值。只要通胀率逼近2%,美联储便会将其视为可接受的范围,不会刻意追求精确达标。目前,市场普遍认为,通货膨胀将保持在稳定状态,其水平将接近2%,这一预期与央行所能接受的限度相吻合。
他提到,PIMCO的官方预估显示今年可能下调利率一次,然而也有可能达到两次,这主要还是看通胀和就业情况的具体表现。
我对降息的频次并不特别看重,我的主要关注点是最终利率的数值。我们预测,最终利率将会维持在3%上下。目前,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处于4.25%至4.5%的区间内。
尽管目前美国国债正面临抛售压力,波以斯依旧对未来收益率的下降趋势持乐观态度。他分析指出,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五年期美债的风险与收益比例显得尤为突出,因此他更倾向于在这一期限范围内进行投资。然而,他对30年期美债等超长期国债的前景并不看好,因为美国债务水平的持续上升可能会使得长期收益率难以降低。
那些机构依旧是大宗30年期美国债券的主要购买者,因为它们需要与负债期限相匹配。若非这种特定需求,市场对30年期债券的关注度无疑会减弱。据他预测,美国财政部未来将倾向于发行更多中短期债券,以此来迎合市场的需求。
波以斯指出永川行政服务中心,目前我们正在美国和欧洲减少持有30年期债券的数量,与此同时,在日本市场,我们却增加了相应的投资。这主要是因为日本政府发行的超长期债券数量正在逐渐减少,导致市场供给紧缩,从而为债券估值提供了支撑。
中国债券利率或仍区间震荡
至北京时间周一(6月30日)交易结束,我国五年期和十年期国债的收益水平分别达到了1.475%和1.65%,而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维持在7.16至7.17的范围内。
美国方面的变动或许将成为影响未来中美利差走势的关键因素。目前,众多权威机构普遍预测,我国国债的收益水平将持续出现波动。
上周,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有所减少,投资者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有所增强,A股市场因此触及了本年度的最高点。然而,债市并未因此出现显著波动。在流动性充裕的环境下,上周的利率走势呈现陡峭态势,其中1至3年期的国债收益率下降了1至2个基点,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在1.65%附近小幅波动,而7年期国债收益率则上升了3个基点。
中国人民银行在发布的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中,对于政策的基调保持“适度宽松”的立场,不过对“适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做法进行了微调,转而强调“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政策执行力度和速度”。市场分析普遍认为,7月份的政策调整力度可能不会超出市场预期,重点将是确保现有政策的顺利实施。对于未来继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预期,在短期内并不被普遍看好。
南银理财的研究负责人王强松向记者表示,目前债市存在一定的盈利机会,然而,降息的幅度限制了债市的赔率,利率下降的空间同样有限。在投资策略上,首先,长债交易可以采取区间震荡的策略,即低位买入,高位卖出;其次,近期债市情绪较为积极,投资者可以适当减持部分仓位;再者,在7月初,投资者可以继续配置一年期的大行存单,这是因为其资金成本低于一月份的水平。
在此种情况下,大部分接受采访的机构分析师以及交易员普遍预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望持续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
高盛的中国经济专家王立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高盛已将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预测值进行了调整,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预测分别调整为7.1、7和6.9,这一预测值相较于之前的7.2、7.1和7明显更加乐观,超出了市场普遍的预期。该机构分析认为,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人民币将会继续升值。我国出口领域的强劲势头,加之人民币汇率偏低的现象,均预示着人民币有望升值,进而削弱贸易谈判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