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公募基金中考冠军被港股创新药助力夺取?背后真相惊人

港股创新药助力公募基金夺取2025年“中考”冠军。

2025年,公募基金的中期考核结果揭晓,医药类主题基金在业绩排名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大的赢家。今年第一季度,曾经占据热门话题的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基金产品纷纷退出了前十榜单。目前,中期业绩排名前十的基金产品中,有七成属于医药类主题基金。这些医药基金普遍持有较高比例的港股头寸。此外,集中投资单一行业的策略对基金业绩产生了显著影响,而在前十名中,只有一款基金在持仓上实施了“均衡”的投资策略。

诺安价值精选基金经理唐晨,在今年的全市场“中考”业绩排名中位列前十,他指出,对于基金产品而言,港股创新药的投资配置至关重要。他强调,应着重关注那些具有重磅炸弹潜力的单一产品领域,特别是肿瘤、代谢性疾病以及自身免疫病这三个领域的创新药,它们的需求具有刚性,因而也孕育着更大的投资空间。

人形机器人赛道基淡出

202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产品的业绩榜单今日揭晓,然而,那些以人形机器行业为主要投资方向的基金产品并未跻身前十。

Wind的数据揭示,到2025年6月30日交易日结束,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在本年上半年实现了累计收益率高达86%,荣登全市场公募基金“中考”业绩榜首。与此同时,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基金和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也跻身前三甲,它们上半年的“中考”业绩分别为82.45%和75.18%。华夏北交所精选基金、中银港股通医药基金、永赢医药创新基金、广发成长领航基金、华安医药生物基金、平安核心优势基金以及诺安精选价值基金,均位列全市场基金上半年业绩十强榜单,它们的“中考”收益率全部超过61%。

在排名前十的公募基金产品中,医药类基金产品占据了七个席位,而中信建投基金、华夏基金和广发基金旗下的北交所精选基金、北交所精选基金以及广发成长领航基金则不属于医药主题,这三只基金的核心股票配置并未包含医药类股票。

公募“中考”业绩出炉!医药基金霸占七强_公募“中考”业绩出炉!医药基金霸占七强_

在上述排名前十的基金产品中,有九成产品实施了聚焦单一赛道的投资策略,这表明基金经理们普遍认为通过单一赛道的高弹性操作是赢得业绩排名的关键策略。然而,吴远怡这位明星基金经理所管理的广发成长领航基金却采取了与“均衡主题基金”相似的策略。该基金在中期业绩排名中位列全市场第七,其核心持仓涵盖了变频器、电商、消费品、废弃物处理、黄金、数据中心等多个细分行业,即便没有重仓单一赛道,也实现了68.29%的中期业绩回报。

港股仓位合同影响业绩格局

对于倾向于投资医药领域的公募基金产品来说,持有港股而非A股的创新药头寸显得尤为关键,是至关重要的核心要素。

券商中国记者观察到,位居市场榜首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截至目前,其投资组合中几乎全部资金都流向了港股创新药领域。值得注意的是,该基金的名字并未体现出其专注于特定行业赛道的特点,在其持有的前十大重仓股中,无一例外均为港股医药股。据统计,这些港股医药股的持仓总量占到了基金整体股票配置的86%,这一比例已达到该基金公开披露的股票仓位上限。

此外,诸如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平安核心优势基金、诺安精选价值基金等十家顶尖基金,均对港股创新药的投资配置给予了高度重视。以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为例,该基金在上半年实现了高达75.18%的收益率,而截至今年3月底,其A股产品持有的港股仓位已达到35.20%。类似地,平安核心优势基金截至今年3月底的港股仓位也逼近40%。

这一现象表明,港股市场创新药领域的吸引力持续上升,其基本面、估值性价比以及弹性空间均显著优于A股医药板块。众多A股公募基金在遵循基金合同中关于港股通仓位的规定后,大量增加了港股医药类资产的配置,导致A股基金与港股基金之间的界限和定义正逐渐变得不清晰。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公募产品的业绩排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创新药赛道的市场走势,对基金产品间的业绩排名竞争产生了显著影响,然而,对业绩构成关键影响的还有基金产品的投资合同规定以及对于港股持仓的限制程度。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在基金合同中明确了其作为港股基金产品的定位,因此,该基金几乎将所有股票投资集中在了港股医药领域。

公募“中考”业绩出炉!医药基金霸占七强_公募“中考”业绩出炉!医药基金霸占七强_

高弹性机会核心在于医药大单品

一些知名基金经理对创新药主题基金在港股中的持仓比例进行了说明,并阐述了其对业绩所产生的作用。同时,考虑到临床试验常导致股价出现较大波动,投资于创新药股时,需要在规避风险的同时,牢牢把握住关键的投资机遇。

唐晨指出,2025年,创新药物领域展现出非凡的市场表现,成为推动市场上涨的主要动力。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可以归结为政策扶持、资本的大量投入以及产业自身发展动力的共同作用。在上半年,该行业不仅取得了显著的收益,还展现了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从而颠覆了投资者对这一行业的传统看法。这种积极的发展趋势,是产业长期积累的动能与市场环境充分成熟的必然产物。创新药物研发领域,因其显著的科技特性,构成了科技发展版图的关键组成部分。这一领域,如同DeepSeek、机器人技术、第六代战斗机等热门科技分支,同样得益于我国工程师群体的优势以及工程化能力的充分发挥。

唐晨强调,创新药物领域实际上反映了全球资本的流动、要素价格的确定以及产业分工的现状。在现行的全球经济环境中,我国创新药产业追赶国际领先水平的趋势是必然的。这一领域的阶段性成就已相当显著,而行业在实质性的进步以及长远的发展前景方面,依然充满期待。

港股中的创新药领军企业,在主动和被动投资产品中的占比相对较大,凭借其业绩的持续增长,为投资者实现了可观的收益。伴随着科创板上市和退市制度的日益完善,以及企业融资策略的相应调整,港股与A股创新药板块之间的差距有望逐渐缩小。届时,市场的关注点将更加集中于企业的核心资产价值。唐晨指出,在人们普遍的观念里,港股与A股市场存在明显不同,然而,鉴于创新药资产受全球定价机制影响,一级市场资本流动性障碍较低,项目价值评估的原理趋于一致,再加上港股流动性有所提升,两地创新药板块的风险与收益特性正逐步接近,估值差距也在不断缩小。在2025年4月,中美之间的关税争端加剧的背景下,创新药物由于知识产权授权模式与关税之间的关联性较小,因此成为了政策的避风港。在此期间,A股和港股市场均实现了同步增长,这一现象凸显了资产价值在长期走势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交易制度上的不同,例如涨跌幅的限制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它们仅能对市场的短期波动产生作用;而长期的市场走向,则是由企业的基本面所决定的。在此背景下,沪港深创新药指数能够更全面地展示市场的收益情况,投资者可以通过跨市场的资产配置来把握该板块的投资机会。

唐晨同样指出,投资创新药物面临的主要风险主要体现在临床试验的失败、销售业绩未达预期以及二级市场的波动之中。为了有效规避这些风险,可以采取分散投资的方法来减少单一项目的风险,同时动态监控临床试验的关键数据节点,并依据政策导向来优化投资组合的结构。目前,我国创新药行业正处在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政策扶持、技术人才和资本投入的协同效应,正推动着行业步入增长的新阶段。尽管短期内估值可能会出现波动,然而从长远角度分析,那些拥有核心研发实力和强大单品潜力的公司将继续产生价值,投资者应当抓住产业周期的有利时机,在市场分化中集中关注优质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