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持续推进”直至“加大推动力度”实现市场稳定,至2025年上半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在保持稳定态势方面持续加强调控力度。
中指研究院的监测数据显示,在2025年上半年,全国大约有170个省市(县)发布了超过340项政策,政策出台的频率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同时,在中央层面,也不断实施了一系列“稳楼市”措施,这些措施主要针对去库存、扩大需求、探索新模式以及化解风险等多个方面进行。
得益于“一揽子”政策的扶持,2025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展现出诸多亮点,其中“好城市+好房子”模式展现出良好的抗风险能力;特别是在一线城市,如深圳,6月份涌现出多个备受关注的爆款项目,其开盘销售率超过九成;与此同时,上海、北京等城市也频繁出现高端住宅热销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自第二季度起,新房市场的复苏步伐有所减弱,而二手房市场则持续采取“降价促销”的策略。中指研究院预测,全年新建商品房的销售面积大约会在九亿平方米上下,而不同城市和不同项目之间的分化态势预计还将持续。
数百条政策激活市场
2025年上半年度,在政府“止跌回稳”的调控目标指引下,我国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上升趋势,不仅出现了“小阳春”时期的销售旺季,还传来了高端住宅项目热销的喜讯,二手房市场也采取了“以价换量”的策略。与此同时,政策层面对于房地产市场稳定的决心愈发坚定,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
三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不断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回升;四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持续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局面;六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需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措施来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中央政府连续发出支持市场的积极信号。
重大新政策接连出台,涉及去库存化、扩大需求、创新模式以及风险化解等多个领域。
在上半年期间,我们不断推进对闲置土地和存量商品房的收购工作,旨在从根本入手,调整房地产市场的供应过剩状况;在需求方面,我们也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扩大城中村改造的规模、积极推动城市更新项目以及下调房贷利率等,这些政策都旨在直接或间接地刺激住房需求。
在风险控制方面,我们持续加强“确保交付房屋”的工作力度,至五月初,商业银行已批准的“白名单”贷款总额达到6.7万亿元,助力了1600余万套住宅的建设与交付;与此同时,新型房地产模式以及相关基础性制度的有序构建,亦在多次关键会议中被重点讨论和提及。
上半年,中央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明确指导,其稳定市场的决心明显,政策覆盖范围广泛,其中房贷利率政策尤为关键,“保障交付”的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对于存量房“收储”和城中村改造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而高层的设计规划也将迎来新的调整。
在地方政府这一层面,据中指监测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大约有170个省市(县)实施了超过340项政策,政策发布频率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准,其核心内容主要聚焦于激发市场需求和改善供给结构这两个关键领域。
梳理后发现,上半年地方政府推出的房地产新政,更加注重微观层面和直接作用。在这些政策中,各地对公积金政策的调整超过150项,涵盖了延长还款期限、支持异地公积金互认互贷等措施;同时,购房补贴的力度也有所提升,特别是对多子女家庭等特定人群的购房补贴力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此外,众多地区对房票安置政策进行了改进,旨在促进购房需求的释放。以厦门为例,自实施房票政策2.0版本以来,该政策的覆盖范围已扩展至整个城市。截至5月19日,厦门已发放房票总额达145亿元,并推动了超过210亿元的购房合同金额,成交面积更是超过了65万平方米。
“好城市+好房子”升温
在众多政策的支持与调控下,上半年的核心城市房地产市场展现出不少积极的迹象。
依据中指数据统计,截至6月25日,北京和上海的新建商品住宅网签成交面积较去年同期均实现了约4%的增长;广州的增长率达到了16%,而深圳在基数较低的情况下,同比增长率超过了30%;杭州和成都由于核心区供应力度增强,上半年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了6.0%和4.9%。
以深圳这一变动显著的地区为例,根据乐有家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2025年上半年,深圳的住宅市场,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共计网签了51104套,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8.8%。在这其中,一手住宅的网签数量为21873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1.8%,而二手住宅的网签数量为29231套,同比增长了36.6%。
在一段时间内,地中海云启源境、翰熙典居、中建鹏宸云筑、满京华金硕悦府等众多热门楼盘纷纷开盘,这一现象显著提高了该区域的活力。特别是满京华金硕悦府开盘即售罄,中建鹏宸云筑开盘后去化率超过九成,可见优质住房和合理价格仍然是销售的关键因素。
纳入其他主要城市之后,一线及二线城市已成为房地产企业销售的主要战场。
中指研究院发布的数据表明,在2025年的上半年,20家主要的房地产企业中有47.8%的销售额来自于二线城市;与此同时,一线城市的销售业绩贡献率实现了显著增长,同比增长了9.0个百分点,达到了40.0%的水平。在这一领域,招商蛇口、越秀地产、中建壹品和中国中铁等企业都在一线城市进行了深入耕耘。
2025年上半年,在众多城市中,销售额最高的前三名城市依次是上海、北京和广州,它们分别贡献了16.9%、10.6%和9.0%的销售额。其中,上海的销售额贡献率比2024年同期增加了4.5个百分点,这一增幅在TOP10城市中位居首位。
观察房企销售数据,上半年,前一百名房企的总销售额达到了18364.1亿元,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1.8%。具体到6月份,TOP100房企的销售额环比上升了24.2%,但同比却下降了18.5%。在这段时间内,销售额超过千亿的企业有4家,比去年减少了2家;销售额达到百亿的企业有46家。
那些对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作出贡献的项目,多数属于改善型住宅。根据中指院的数据,在上半年前五个月,30个城市的90至120平方米新房成交套数占比稳定在40%左右,而120至144平方米户型的成交量首次突破30%,改善型住宅项目已成为新房市场的主导力量。
由于众多改善型项目涌入市场,今年前五个月,全国百城新房价格总计上涨了0.97%,这一涨幅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了0.12个百分点。中指研究院指出,随着居民对居住品质要求的提升,开发商正集中精力开发高品质的新房,这推动了百城新房价格的稳步上升。
市场仍需巩固
尽管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一些积极因素,然而仍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发展动向,尤其是最近一两个月,新房销售的增长势头有所减弱,而二手房市场则呈现出“降价以求成交”的特点。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这一趋势已经显现。在2025年的前五个月,我国新建商品房的销售额达到了3.5亿平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9%,而且这个降幅比上个月增加了0.1个百分点。
自6月份起,根据国信证券的统计资料,全国30个重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的年度累计成交量达到了4243万平方米,具体来看,一线城市的成交面积同比增长了10%,而二线和三线城市则分别下降了6%和1%。
观察上述数据可以得知,楼市销售的增长现象主要集中在一部分重要城市;从全国范围来看,整体的销售规模仍在持续缩减;除了热门城市之外,三四线城市依然面临着难以消化库存的困境。
二手房市场的波动现象愈发显著。在今年上半年,受到“小阳春”以及“学区房”等要素的推动,核心城市的二手房市场曾经出现过一段热销的景象。然而,随着教育需求逐渐得到满足,从5月份开始,重点城市的二手房市场热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克而瑞指出,在2025年的第二季度,针对30个主要城市的二手房交易情况,整体上呈现出同比和环比的双增长态势。然而,若以月份为观察维度,可以发现市场活力有所减弱,具体表现为4月和5月有所下降,而到了6月,整体情况则相对稳定。
某些城市,例如深圳和西安,上半年的二手房交易量同比增幅超过了30%;而重庆、合肥、济南等城市,上半年的累计同比也呈现了增长趋势;然而,郑州、长春、大连、宁波等城市石家庄市神兴小学,二手房市场仍在调整中,上半年的累计同比尚未恢复到正增长。
中指数据显示,截至6月25日,上海的同比数据受到去年较高基数的影响出现了下降,而北京则基本维持了稳定,深圳则持续保持了增长态势;在二线城市中,只有成都、厦门等核心城市实现了同比增长。
观察房价走势,在2025年的前五个月,百城二手房的价格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累计降幅达到了2.88%,这一跌幅相比去年同期有所减少,具体减少了0.03个百分点。整体市场行情依旧保持着“降价以求量”的特点。
考虑到当前房地产市场状况,结合居民收入水平、施工面积以及二手房价格下调等因素对销售复苏的影响,中指研究院预测,全年的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大约会在九亿平方米上下;而在主要城市,二手房通过降价来增加销量的策略将继续,对新房市场的分流作用依然显著。
展望未来市场,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不论城市类型或是具体项目,市场走势的分化现象将持续存在。政策实施力度、市场供需关系、城市特色效应等多重因素,将共同作用于房地产市场复苏的步伐。在优质城市与优质房产的组合中,存在着结构性的投资机会,而在新房市场,这样的机会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