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禁用、集体召回!共享充电宝无3C认证,安全隐患究竟有多大?

财联社7月1日报道,记者王碧微指出,近期充电宝行业备受瞩目,高校纷纷禁用,集体进行召回。中国民航局于6月26日发布了一项紧急通知,明令禁止携带未标注3C标识、已被召回的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登机。这一由个人充电宝安全问题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将市场焦点转向了庞大的共享充电宝市场。

财联社记者近期进行实地考察时发现,街电、怪兽等知名共享充电宝平台中,部分产品并未通过3C认证。对于这一现象,相关企业的工作人员解释称,由于3C认证的强制实施始于2024年8月,市场上确实存在一些老旧型号的充电宝尚未获得该认证。然而,真锂研究公司的首席分析师墨柯向财联社记者透露,鉴于涉事的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普瑞斯”)在制造高能量密度电芯方面具有专长,但是共享充电宝的制造商们通常因为安全等因素的考虑,不会选用这类电芯,所以共享充电宝的企业可能较少受到安普瑞斯问题电芯的影响。

风波的“涟漪”

此次召回事件的焦点集中在罗马仕和安克创新(股票代码:300866.SZ)这两家公司。据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公告显示,罗马仕召回的产品数量达到了将近50万台。紧接着,安克创新也对外公布,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超过180万台产品的召回行动。

随着3C认证标志成为飞机安全的关键保障,市场上对于共享充电宝是否具备这一认证标志的关注度也随之升温。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共享充电宝市场规模已超过126亿元,遍布全国超过400万个服务点。如此庞大的“移动能源共享网络”,其安全性是否也面临类似的潜在风险呢?

近期,财联社记者在深圳市蛇口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时观察到,市面上由街电、小电等品牌提供的共享充电宝中,确实存在一些设备其外壳上没有标注3C认证标志的现象。

头部平台也无3C标识!充电宝安全风波蔓延至共享平台 百亿市场迎大考__头部平台也无3C标识!充电宝安全风波蔓延至共享平台 百亿市场迎大考

街电品牌中,部分充电宝标有3C认证标志,而另一款则未标注;与此同时,小电和美团销售的充电宝均具备3C认证标志,反观悦快和怪兽品牌的充电宝则未配备该认证标志。财联社记者进行了拍摄。

接着,财联社的记者假扮成加盟商,给街电充电宝的官方打去了电话,招商经理透露,市面上确实存在一些旧款充电宝并未获得3C认证,公司正在逐步进行召回并更换;而当财联社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联系小电客服时,对方也确认了确实有部分旧款产品缺乏3C认证。

为何会出现新旧标准产品混杂并存的局面?

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透露,核心问题集中在3C认证的实施节点上。去年8月1日,是3C标准强制推行的日子。在此之前,市面上绝大多数充电宝产品均未获得3C认证。一位来自充电宝企业的代表这样告诉了记者。

他进一步阐述,这并不代表当时生产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仅仅是因为它们没有遵循那个时期非强制性的3C认证规范。“这并非独此一家,华为、小米、罗马仕等众多品牌生产的充电宝,在去年8月1日之前都未获得3C认证。即便没有3C认证,这些产品依然符合我国其他相关资质要求。”

尽管如此,庞大的无3C标识旧款设备存量,与消费者日益增强的安全需求,二者之间形成了行业当前最为突出的矛盾。

为何共享充电宝未成“重灾区”?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安全事件中,个人充电宝领域成为了“重灾区”,而共享充电宝行业似乎并未遭遇类似的大规模事件。究其原因,这主要源于两种业态在供应链选择及商业模式上存在明显的路径差异。

财联社记者采访了真锂研究的首席分析师墨柯,墨柯指出,由于共享充电宝企业拥有其特有的商业模式,因此在电芯的选择上,它们通常会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

涉事企业安普瑞斯在制造高能量密度的电芯方面颇具专长,此类电芯虽然容量较高,但安全性相对较低。若共享充电宝出现安全事故,其影响范围将极为广泛。因此,企业在选择电芯时,更倾向于采取更为谨慎的策略,选用能量密度稍低的电芯。基于此,选择安普瑞斯的共享充电宝企业寥寥无几。

墨柯在被问及高循环次数是否会对共享充电宝的安全性造成影响时,回应称这种影响并不显著。

相较于其他模式,共享充电宝的运营模式内在地要求其产品必须具备出色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7月1日,记者以加盟商身份对数家共享充电宝企业进行了咨询,在交流过程中,各公司的招商经理都着重指出,品牌方在安全问题上承担着主要的责任。

怪兽充电的招商经理对财联社记者透露,代理商仅需购置设备并完成布置,至于后续的售后服务和客户投诉处理,则完全由品牌方承担。

经理面对记者的提问,直言不讳:“若有人借用我的充电宝,即便发生了燃烧或爆炸,他们也不会来找我麻烦。他们会直接去找怪兽。毕竟,我们是大厂的产品,你选择了怪兽,这些问题你无需担忧。”

该小电品牌的招商经理明确指出:“我们这边提供保险服务,稍后我会将保险单发送给您查阅。”

这种依托于“大厂背书”及保险保障体系构建的商家与代理商“防火墙”,让共享充电宝的品牌方成为了安全责任的终极责任人,从而迫使他们在产品设计和供应链选择时,不得不将安全因素置于成本与性能之上。

行业洗牌加速进行时

一场意外发生的安全事件,对充电宝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加速了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洗牌进程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罗马仕已被全面撤下各销售渠道,而其他知名品牌的销售业绩却呈现小幅上升。一位充电宝行业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罗马仕所放弃的市场份额,加上消费者因“3C禁令”引发的更换需求,正迅速流向那些符合规定的领先品牌。

市场的自主选择背后,实际上反映了供应链的重新构建。据财联社记者从安克创新处得到消息,该公司已经与涉事电芯供应商结束了所有合作,并且已经迅速与宁德时代(300750.SZ)旗下的宁德新能源ATL达成了新的合作协议。

这种趋势亦在向共享充电宝市场蔓延。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共享充电宝市场的前五大品牌占据了96.6%的份额,马太效应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些头部企业凭借其更强大的供应链谈判能力、更健全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以及更雄厚的资本实力,或许更有可能顺利通过这次行业“大考”。

面对庞大的代理商队伍,挑选一个值得信赖且符合规定的品牌,已经成为当前至关重要的“新策略”。

那位来自街电招商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目前一些办公园区和写字楼已对共享充电宝机柜进入其区域设定了准入条件,即要求入驻的品牌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他们现在对充电宝品牌的入驻提出了具体要求,即必须提供3C认证等质量证明。”

针对这一问题,怪兽充电以及小电的招商负责人均向记者透露,他们能够提供所有必要的认证文件。

众多受访者指出,这次事件将推动行业内部的竞争更加激烈,代理商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品牌是否合规以及技术实力变得尤为关键,整个行业内的资源可能会更加倾向于那些拥有全面品控能力的领先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