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份起,上海、深圳、北京三大证券交易所接收的首次公开募股(IPO)项目名录迅速增加。根据三大交易所的官方网站信息,6月份新增受理的企业数目高达151家,相较之下,2024年上半年整个期间,仅有32家企业的IPO项目得到了受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观察到,在6月30日这一天,A股市场IPO的受理企业数量攀升至41家。值得一提的是,备受市场瞩目的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摩尔线程)的IPO申请也在同一天获得了上交所的受理。据悉,该公司计划募集的资金高达80亿元,这一数额在科创板年内所有IPO项目中位居首位。
汇生国际资本的负责人黄立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今年起,首次公开募股(IPO)市场呈现回暖迹象,这或许反映了管理层在IPO上市审批方面的立场发生了调整。特别是6月30日,共有41家公司的IPO申请得到了受理,黄立冲认为,这其中最关键、最直接的因素可能是财务报告的有效期限问题。
黄立冲进一步指出,通过高效集中处理这些“踩点”申请,交易所向市场明确传达了一个信息:IPO的受理渠道保持畅通,审核流程正逐步走向常态化和有序化。这一举措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信心,同时也反映出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持续活跃。
此外,通过分析被受理企业的板块分布,我们能够窥见交易所的导向:交易所致力于重点扶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北交所的职能定位在于为这些企业提供服务,特别是对那些具有“专精特新”特色的企业。
“630大限”41家企业获集中受理,或因财务报告有效期问题
6月30日,A股IPO的申请数量增至41家,其中北交所接收了32家,上交所接收了5家,而深交所接收了4家。在这一天,北交所集中受理了32家公司,这一数字也刷新了自2025年以来的最高记录。
备受瞩目的摩尔线程公司首次公开募股申请于6月30日得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接纳,该公司计划筹集大约80亿元人民币资金,这将是科创板今年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募股项目。
数据显示,摩尔线程公司于2020年10月成立,这是一家专注于国内GPU芯片设计的本土企业,其业务范围涵盖提供全面功能的GPU产品、加速计算基础设施以及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2023年12月,摩尔线程推出了以MTTS4000大模型智算加速卡为基础的系列智算中心产品,该组合以夸娥智算集群为核心,旨在构建大模型及通用人工智能所需的算力支撑体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观察到,在6月18日的陆家嘴论坛上,证监会主席吴清公布了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的“1+6”政策方案。方案中,“1”指的是在科创板设立科创成长层,并重新启动了未盈利企业依照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进行上市的规定。这一重要措施为诸如摩尔线程这样的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针对那些在技术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市场潜力巨大、且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尽管目前尚未实现盈利的科技企业,科创成长层提供重点服务,并将这些未盈利的科技企业整体纳入服务范围。这一制度设计独特,为摩尔线程这类致力于GPU研发的企业,尽管投资成本高昂且尚未实现盈利,却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企业,提供了精准的融资帮助。它不仅将投资决策权交予市场,还加强了信息透明度和风险披露,实现了在支持创新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平衡。此举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中的快速发展,充分展现了科创板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坚定支持与责任担当。
黄立冲提到,在6月30日这一天,共有41家企业的首次公开募股申请得到了集中处理,其最关键、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是财务报告有效期限的问题。
依据相关法规,在IPO申报文件中,财务报表的时效性如下:在招股说明书中引用的财务报表,需在最近一个报告期结束后的六个月内保持有效。通常情况下,公司的年度报告截止日期为12月31日。针对2025年的IPO申请,企业所提供的关键财务信息源自2024年的年度报告。若该公司的首次公开募股(IPO)申请未能于6月30日之前得到交易所的正式接纳,那么依据2024年年度报告的申报资料将失去时效。该公司需额外提交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上半年度财务报表,并需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或审阅后,方可重新提交申报。黄立冲记者补充说明了这一情况。
黄立冲认为,交易所充分认识到“630大限”是市场参与者(包括发行方和中介机构)共同遵守的准则。他强调:“通过集中且高效地处理这些关键时点的申请,交易所向市场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IPO受理渠道保持畅通,审核工作正按照常态化和有序的方式进行。这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信心,并显示出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并未受到影响。”在分析企业板块的接受情况时,我们能够洞察交易所的导向:其核心在于扶持具有创新性的中小型企业,北交所的职能定位便是为这些创新型中小型企业提供服务,特别是那些专注于细分领域、技术独特、产品新颖的‘专精特新’企业。
然而,一些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投资银行专家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虽然IPO的受理数量表面上看起来不少,但实际上大部分都是来自北交所的,而沪深交易所的受理数量仍然相对较少。即便是将北交所的数据纳入考量,除去去年这一特殊情况,以往年份的受理数量都要高于现在。去年是个例外,因为IPO几乎全部暂停,所以不能将去年与其他年份相提并论。”
A股上半年IPO出现回暖迹象
六月期间,伴随着A股IPO申请受理数的显著上升,融资规模亦呈现出上升趋势。在这一月,A股IPO所筹集的资金总额达到了91.53亿元,这一数字略逊于三月份的92.18亿元,因而排在年度第二的位置。
综合观察,在本年度的前六个月,我国A股市场的首次公开募股(IPO)活动显现出显著的阶段性集聚趋势。
今年上半年度,我国A股市场首次公开募股情况呈现升温态势。到了6月30日,上半年共有51只新股成功登陆市场,首发募集资金总额达到了373.55亿元。对比2024年同期,当时44只新股的募集资金为325亿元。在此期间,新股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约16%,而融资总额的增长率也达到了约15%。
德勤的研究报告揭示,到6月30日为止,今年新股票的发行市盈率以及上市首日的平均收益率均呈现良好态势。具体来看,主板市场在2025年上半年,新股发行市盈率的最低值达到了12.24倍,而最高值则上升至24.82倍。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收益率达到了103.81%。其中,最高收益率达到了江南新材(SH603124)的606.83%,而最低收益率则属于中策橡胶(SH603049),仅为6.84%。
在上半年,北交所的表现尤为出色,其IPO项目中有近八成公司的市盈率位于10至20倍区间。新股上市首日的平均回报率高达231.84%,其中天工股份(BJ920068)以441.62%的最高回报率领跑,而开发科技(BJ920029)则以150.36%的最低回报率收尾。
近期,上海证券交易所举办了一次座谈会,旨在贯彻落实科创板“1+6”政策。与会的主要保荐机构代表们承诺,他们将全力以赴进行企业辅导、政策培训以及申报前的准备工作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并与上交所携手努力,确保科创板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其在服务国家科技自主自强方面的核心战场作用。
中泰证券分析指出,伴随资本市场改革举措的持续深入,预计到2025年,市场整体活力将迎来一段时期的增强。在此过程中,市场波动性也将相应增加。与此同时,券商行业有望从交易量的提升、投资银行业务的复苏以及资本中介职能的强化中获益。
在展望下半年市场走势时,德勤分析指出,随着证监会即将推出深化科创板改革的“1+6”政策措施,以及创业板正式采用第三套上市标准并扶持优质未盈利的创新型企业上市等举措的实施,预计A股市场将逐步显现生机,特别是高科技企业的上市活动将尤为活跃。另外,若当前的有利市场状况能够维持,据预测,到2025年,香港股市有望比之前的预估吸引更多的资金,其中A+H股的上市将成为推动力之一。
安永在其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宏观环境、市场资金状况以及拟上市企业的质量,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IPO发行的节奏。据此预测,A股IPO在未来的发行将呈现出一种与市场承受能力相协调的、规律化的发行模式,即所谓的“新常态”,这将是与过去快速扩张的发行模式有所不同的。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