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全球经济因特朗普关税政策混乱!各国央行何去何从?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自六月起,受特朗普所推行的关税政策引发的动荡影响,全球经济正遭遇增长与通胀预期的双重不确定性。这一状况导致各国央行普遍陷入货币政策的两难境地。一方面,美联储等机构秉持“静观其变”的策略;另一方面,欧洲部分国家则被迫采取降息措施。这导致其与美联储之间的利差扩大,同时随着地缘政治风险的加剧,引发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分裂与动荡。

6月20日,美联储依照市场预期,决定保持利率稳定。其维持“观望”策略的核心原因,是特朗普总统实施的关税政策对经济产生的效果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依据最新的预测数据,美联储观察到经济增长有所减缓,通胀压力增大,失业率有所上升,且对于利率的未来走向,成员们意见不一。目前,美联储的点阵图预测显示,到2025年,利率将下调两次,累计下调幅度达到50个基点。对于2025年到2027年的美国通胀和失业率预期,都有所上浮。特别是对今年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涨幅的预测,中值从3月份的2.7%上升到了3%,这一数值明显超过了美联储所设定的2%的长期通胀目标。尽管如此,美联储对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却有所下调。对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来说,最大的难题仍然是特朗普实施的关税政策,使得通胀趋势与经济增长趋势持续出现背离。尽管美国的通货膨胀率持续下降,尚未显现出回升的苗头,然而这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延迟所致。目前,众多经济学家普遍预测,5月份的美国个人消费支出(PCE)指数将呈现小幅增长,从4月份的2.1%上升至5月份的2.3%,而整体经济走势却呈现出持续的下降趋势。即便当前经济基础面的分裂态势与前两年相比有了显著改善,然而,由不确定性引发的诸多混乱依旧困扰着市场,对美联储而言,这种困扰更为深重。换言之,美联储之所以选择采取较为消极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两难困境。

_当前央行货币政策_央行的货币措施

经济与通胀的未来走向尚不清晰,美联储面临的一大难题还来自于特朗普的施压。特朗普不止一次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提出批评,要求其迅速降低利率,然而对通胀的顾虑始终让美联储犹豫不决,宁愿保持观望也不愿让通胀重新攀升。显然,这种态度并非仅限于美联储官员,美国资本市场对于通胀问题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加拿大与美联储遭遇相似困境,其央行在6月初亦选择维持利率稳定,同时指出若经济受到关税影响而出现衰退,未来或许有必要进一步下调利率。自九个月前连续降息225个基点以来,这已是该行第二次停止放宽政策的举措。市场普遍预期,在年底之前,央行还将实施一次25个基点的降息。

在欧亚大陆,英国和日本央行也持观望态度。它们都承受着更为严峻的滞胀挑战。然而,两国央行所面临的利率走势却大相径庭。日本正遭遇数十年来未曾有过的严重高通胀,5月份通胀率甚至高达3.7%。与此同时,日本央行对经济增长的预期进行了大幅下调,这表明日本经济深受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影响。国内通胀压力不断上升,使得日本央行在政策选择上面临日益加剧的困境。日本银行不得不保持政策稳定,以免持续的加息措施对来之不易的经济回暖造成负面影响。然而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鉴于通胀持续攀升的趋势,众多市场分析机构普遍预测日本银行未来可能不得不做出艰难的决定,即提高利率。在英国,这种两难境地更为突出,经济增长带来的问题更为棘手,2025年英国经济将面临诸多挑战。五月份的通货膨胀率猛增至3.4%,创下近一年来的最高纪录,与此同时,四月份的经济数据却意外地出现了环比下降的趋势。如此“割裂”的数据状况,迫使英国央行不得不暂缓降息计划,期待通胀率能够逐渐“降温”。在面临高通胀压力的情况下,英国央行行长曾明确表示,年内可能不会进行降息。与美联储的举措相呼应,英国的这一做法表明,其与欧洲大陆在货币政策上的分歧正在不断加深。

央行的货币措施_当前央行货币政策_

当然,欧洲央行所面临的挑战并不严重。在6月份,该行及瑞典、瑞士等欧洲国家纷纷作出决定,继续实施降息政策,旨在防止经济出现过度衰退。特别是瑞士央行,其利率已经降至“零利率”的水平。与北美及日本和英国的情况不同,欧洲央行在本月继续实施降息措施,这已是自2024年年中以来的第八次降息行动。欧洲面临的政策抉择变得相对容易,这并非因为其经济状况优于美国,而是由于在经济衰退的阴霾中,通货膨胀率迅速下降。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指出,欧元区设定的2%通胀目标已基本触手可及。依据欧洲央行的最新预估,2025年欧元区的整体通胀水平有望达到2.0%,而到了2026年,这一数字预计将下降至1.6%。与此同时,欧洲央行也预测,2025年欧元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平均仅为0.9%,而德国经济今年可能再次遭遇增长停滞。当然,尽管美国与欧盟的贸易谈判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加之中东地区冲突不断升级以及俄乌冲突的持续,欧洲正面临严峻的地缘政治环境。然而,这并未对央行政策的执行构成挑战,因为之前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停滞的“双难”问题,已经转化为单一的经济衰退问题。然而,问题在于,当前欧洲央行三大主要利率已降至2%至2.4%的区间,在持续的经济下行趋势中,未来欧洲央行可能再次遭遇“资源枯竭”的困境,甚至可能像瑞士央行那样,重新陷入“零利率”的低迷状况。这对欧洲央行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成长之痛”。

抑制通胀、刺激经济增长,成为了我国目前面临的两种难以兼顾的局面。此外,在美联储与我国利差持续扩大的背景下,利率及汇率的变动和矛盾预计将进一步恶化。这种分歧导致的竞争,对于主要经济体来说,在解决内部问题的同时,正日益成为影响货币政策制定的重要因素。(来源:安邦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