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于7月3日在北京发布消息,《中国证券报》当日发表了一篇题为《“自审自发”试点稳步推进,下半年预计专项债发行步伐将加快》的文章。文中提到,自2025年起,众多地区遵照国务院办公厅于去年年底发布的《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的相关规定,有序开展了专项债券项目的“自审自发”试点工作。截至目前,试点区域内的“自审自发”项目债券发行速度加快,其投资领域和作为项目资本金的适用范围均有拓展,资金运用效率也随之提高。
业界专家指出,随着各地区对专项债券的管理体系进行持续优化与提升,预计在下半年,新增的专项债券发行速度将有所加快,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并稳定经济增长态势。
试点地区发债进度较快
依据《意见》的规定,北京市、上海市等共计十个省份以及河北雄安新区,均被列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自主审核、自主发行”的试点区域名单之中。
《意见》中规定,试点区域需定期进行项目筛选,并形成本地项目列表。该列表经省级政府审查通过后,无需再提交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审核,即可直接启动专项债券的发行。同时,项目列表需一并提交给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进行备案。
众多专家指出,该“自审自发”试点举措为地方提供了更广泛的灵活度与决策权,从而有效促进了债券资金的发行速度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
中国证券报记者观察到,自今年起,“自审自发”试点区域的债券发行速度明显加快。根据企业预警通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全国范围内共发行了新增专项债券达2.16万亿元,在这份发行规模前十的省份名单中,“自审自发”试点区域占据了八个席位,其中广东、山东、江苏和浙江四地的发行规模均超过了3000亿元。
多地正积极把握“自审自发”试点改革的机遇,迅速推进债券的发行与运用。以湖南省为例,《湖南省推进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自审自发”试点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着力提升使用效率,加紧进行专项债券项目的储备、申报、发行以及使用流程,“力求迅速、绝不拖延”。
资金使用效益提升
在推进债券发行速度的同时,众多地区亦拓宽了专项债券的投入领域,并扩展了其作为项目资本金的适用范围。
为促进市场供需平衡,增强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局面,自今年起,北京、广东、四川等省份纷纷发行了专项债券,这些债券主要用于土地储备和购买闲置土地,总规模接近2000亿元。此外,专项债券在收购现有房产方面也开始放宽限制,近期浙江省发行了552.67亿元规模的专项债券,其中16.53亿元资金被指定用于收购现有商品房,以建设保障性住房。
(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闫彦明研究员认为,浙江省首次发行的针对收购现有住房的专项债券,将为其他地区提供宝贵的参考。此类专项债券的发行规模预计将持续扩大,进而有助于推动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增长。
此外,众多地区在提升债券资金使用效率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改进项目审批流程、强化项目运营管理监督等。安徽省财政厅建议,设立“发改委统筹项目、财政监管资金、部门协同监管”的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实施项目动态储备管理,促使资金配置从被动等待项目转变为主动选择项目;同时,构建债券发行优先级评估体系,全面考虑项目成熟度、资金需求等因素,确保债券发行与建设进度紧密结合,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下半年发行料提速
专家指出,随着各地对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持续优化与完善,预计后续专项债券的发行速度将有所加快,这将有助于更有效地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弥补发展短板、增进民生福祉以及扩大投资规模,从而发挥出显著的积极作用。
民生证券研究院的首席经济学家陶川指出,在下半年,实施现有政策的重心应放在加快政府债券的发行及投入使用上,预计那些旨在支持关键领域和短板环节的新增专项债券将会增加发行规模。
华鑫证券的数据显示,到了6月30日,各地已经公布的三季度地方债发行计划总额达到了2.55万亿元,其中新增的专项债券达到了1.39万亿元,这一比例超过了50%。
二季度末,地方债的发行速度明显加快。中信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指出,鉴于这是地方债集中发行的常规季度,预计在第三季度,地方债的发行速度将进一步提升。届时,单季度的专项债券新增发行规模或许将接近两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