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韩国韩华海洋公司于韩国海洋科学技术院(KIOST)下属的极地研究所举办的新一代极地科考破冰船项目招标活动中,成功赢得了优先协商的投标者地位。
韩华海洋计划在本月内达成正式合同,随后即刻启动设计流程。新船将命名为“ARAON 2”,整个项目的预算估算在2500亿韩元,相当于13.16亿元人民币,并有望在2029年12月底前完成交付。
韩国海洋水产部支持的新一代极地考察破冰船,其总吨位达到了16560吨,这一数字是韩国首艘,也是目前唯一的科考破冰船“ARAON”号(载重7507吨)的两倍以上。该船舶配备了LNG双燃料电力推进系统,显著提升了其环保性能;它能够以3节的航速(约合5.6公里/小时)轻松穿越1.5米厚的冰层,展现出PC(Polar Class)3级的破冰能力;在零下45摄氏度的极端低温环境中,仍能保持稳定运行;其航行区域有望扩展至北纬80度以上的高纬度北冰洋地区;此外,船上的舱室、餐厅、接待室等生活设施也将达到顶级客轮的标准。
2009年,韩国成功交付了首艘科考破冰船“ARAON”号,从而为自主进行极地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然而,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引发的极地环境剧变、研究领域的拓展,以及环保法规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强调建设后续科考破冰船的紧迫性。
2022年11月下旬,韩国海洋水产部在国务会议上正式公布了“第一期极地活动振兴基本计划”。该计划旨在明确韩国未来极地活动的规划蓝图,并提出了相应的推进策略。它不仅囊括了南极和北极,还全面涵盖了极地科学研究、经济开发、国际合作以及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成为韩国首个关于极地活动的法定基本规划。
依据此规划,韩国计划于2023年启动新一代极地科考破冰船,该船的吨位达到15000吨,并进入概念设计阶段。随后,该船将正式开始建造,预计在2026年之前完成交付。紧接着,在2027年年底前,将确定南极内陆的研究地点。最终,到2030年年底,将全面建成全球第六个南极内陆科研基地。韩国计划依托新一代科学考察破冰船,首次在亚洲牵头进行涵盖北极点在内的北冰洋高纬度区域国际性的联合研究。
目前来看,韩国新一代极地科考破冰船项目实际上已经推迟了超过两年的期限。
据调查,韩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首艘科考破冰船名为“ARAON”,此船由韩国政府于2004年立项,总投资额高达1004亿韩元,约合当时的一亿美元。该船由位于釜山的HJ重工影岛造船厂承建,船体总吨位为7507吨,长度达到111米,宽度19米,深度9.9米。船上装备了两台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可达6800马力,是同类船舶的三至四倍。它能够以4节的航速(约7.4公里/小时)破开厚度达1米的冰层,最高航行速度可达16节,并且能够搭载直升机。该艘船舶具备一次性搭载足够70天航海所需的肉类和日常用品的能力,且其航行里程可达两万海里。
“ARAON”号船舶前端设计为能够击碎冰层的“冰刀”形态,其船体钢板厚度高达39.5米,这一数值是韩国最厚重的船舶“独岛”号(厚度为20米)的两倍之多。而且,船体外部涂装了特殊材料制成的专用涂料,这种涂料能有效保护船体不受损害。该船配备了超过一百种先进的实验设备,其中最为昂贵的是价值高达27亿韩元的“多频音波探测机”,该设备能够从不同角度发射声波,并呈现出海底的三维影像。
2009年6月,“ARAON”号成功下水,同年9月便交付至韩国海洋研究院的极地研究所。该船被用于2010年对南极世宗科考基地的勘测与研究工作。自那时起,它已经十多年间多次执行极地勘探任务。其中,2011年它还参与了南极地区对一艘遇险俄罗斯渔船的营救行动,并在2012年和2015年成功救助了两艘韩国远洋渔船。
在此之前,韩国业内广泛预期,新一代极地科考用破冰船的设计与制造工程将归属于HJ重工,原因在于这家公司在特种船舶制造方面积累了深厚的经验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并且是韩国唯一成功建造过科考破冰船的公司,因此在此次项目的投标中,它具备了与众不同的优势,赢得合同的机会相当高。
此次韩华海洋成功中标“ARAON 2”号设计建造项目,在破冰船领域早已展现出其卓越的世界级技术实力,被誉为“破冰船领域的佼佼者”。自2008年起,韩华海洋便开始致力于北极航线的拓展,专注于破冰船的研发与制造。迄今为止,该公司已成功建造了21艘破冰型LNG运输船,其中2014年交付了15艘,2020年交付了6艘。韩华海洋公司宣布,成功中标新一代极地科研破冰船项目之后,他们将以过往在破冰船技术领域的丰富经验为基石,全面调动从设计到制造各个环节的技术资源。
韩华海洋特种船事业部常务金浩明确指出,公司将以卓越的业绩为支撑,依托全球领先的破冰船技术实力,全力以赴推进这一项目。此外,面对美国市场对破冰船需求的不断上升,公司亦将充分展示其技术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