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再为瞪羚、独角兽等高成长企业发大礼包。
近期,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了《上海市推动高成长型企业迅猛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2025至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在9日的新闻通气会上,市经信委中小企业办公室主任徐明披露,《行动计划》旨在推动上海市高成长型企业快速成长,展开七大行动计划,并提出了21项具体措施。
高成长型企业涵盖了瞪羚企业、具有潜力的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以及具有潜力的独角兽企业这四大类别。其中,具有潜力的瞪羚企业正处在成长发展的初期阶段,它们往往涉足于新兴的赛道和领域,展现出显著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巨大的成长潜力。
《行动方案》明确指出,到2027年,将致力于使高成长企业数量超过1000家,并构建起“4321金字塔式”的培育架构,这包括培养400家具有潜力的瞪羚企业,300家瞪羚企业,200家具有潜力的独角兽企业,以及100家独角兽企业。同时,目标还包括力争培育出至少2家估值超过百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
为实现既定目标,上海计划推行“高成长企业分阶段培养”计划。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将联合相关机构邢台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中心,每年定期评选并公布瞪羚(具有发展潜力)和独角兽(具有发展潜力)企业名单,并对首次入选的瞪羚企业提供最高100万元的奖励,独角兽企业则可获得最高200万元的奖励。
此外,鉴于企业普遍缺乏丰富经验、资金来源有限、市场占有率较低等问题,《行动方案》建议强化创业指导,举办多样化的辅导和培训课程。同时,增加资金投入,促进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企业风险投资等对项目初期的资金支持。此外,还鼓励产业园区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售等策略,为瞪羚企业提供多样化的办公场所,助力企业构建“智能制造”空间。积极推动高效投资,将企业关键产业计划纳入全市重点工程项目,并由市一级统一安排处理能源消耗、用地需求以及环境承载能力等问题。
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在创新、人才、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共性需求,《行动方案》建议强化创新资源的投入,对那些快速成长的企业,若在我市租用调度算力进行大模型研发,将提供最高达合同金额30%的资助,上限为4000万元。同时,方案还强调了对人才资源的扶持,对于软件和集成电路领域的核心人才团队,将提供最高3000万元的奖励。
接下来《行动方案》将如何落实?
徐明指出,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纳入国家战略布局。针对《行动方案》的实施,上海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着重推动以下五个方面:确立目标企业名单、深化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构建对接桥梁、提升企业的融资能力、以及提供创新资源支持。
徐明透露,他们正加速推进《上海市促进高成长企业快速成长的管理细则》的编制工作,通过正式文件形式,对瞪羚、独角兽等高成长企业的定义、服务措施以及动态管理机制进行规范。在此过程中,瞪羚企业将通过“无需申请即可享受”的方式,从众多优质中小企业中脱颖而出。目前,该细则的征求意见稿已经形成,并计划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以便进一步修订和提升。
张麒,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的副主任,他指出,自2023年开始,上海便着手研究并实施了一种针对重点企业的服务模式。该模式与长城战略咨询共同合作,每年发布一份上海市重点服务独角兽(潜力)企业的排行榜。这份榜单的规模逐年扩大,最初仅有63家企业上榜,如今已增加到156家。这些企业的总估值(市值)更是突破了1.3万亿的大关。此外,他们还通过提供“菜单式”服务来增强榜单的功能。市级及各区政府将榜单上的企业纳入“重点服务包”,为企业提供更为便捷的政策支持。在未来的实施过程中,计划推出“服务菜单3.0”的升级版本,该版本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方案中各相关部门的政策和服务资源。本计划旨在联合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交易集团以及众多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以及各委办及其直属事业单位,共同打造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和公共服务等多个服务板块。我们将着重解决高成长型企业最关注的融资、上市、海外拓展和人才引进等关键问题,以帮助企业充分利用转型发展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