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的市值正迅速接近4万亿美元大关。在周四的交易中,其市值一度攀升至3.92万亿美元,这一数字短暂超越了苹果公司在2024年年底所创下的3.915万亿美元的全球最高市值记录。到了周四收盘时,英伟达的股价上涨了1.33%,达到了每股159.34美元,这一价格是自去年股票“1拆10”以来的最高点,而其市值也达到了3.89万亿美元。
近期,英伟达的股价呈现出波动上升的态势。自6月份以来,其股价已累计攀升了17.92%。从年初至7月3日,累计涨幅更是达到了18.67%。若英伟达股价继续保持这一上涨势头,或许将创下公司市值历史新高。
观察业绩数据,英伟达在5月底发布的最新季度财务报告中,业绩呈现持续上升态势。具体来看,该公司的2026财年第一季度营收达到了440.6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9%。同时,其净利润为187.75亿元,同比增长了26%。数据中心领域收入达到了391亿美元,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增长了73%。在此之中,Blackwell架构的芯片占据了数据中心收入的大约70%,这一数据表明,英伟达已经促使AI芯片从Hopper架构向Blackwell架构进行了转变。
Blackwell架构的AI芯片的出货量持续增长。进入今年下半年,基于该架构的GB300产品销量稳步上升,已逐步迈向高峰。在7月3日的当地时间,云服务企业CoreWeave对外宣布,其已率先为客户部署了最新的GB300 NVL72系统,并有意向进一步扩大部署规模。
在上周的英伟达年度股东大会中,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指出,市场对于算力的需求持续上升。他指出,推理任务对计算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据统计,在过去的一年里,词元生成量增长了50至100倍。为了应对这一指数级增长,全球范围内的大型人工智能生产基地正逐渐增多。以微软为例,在上个季度,其处理的词元数量已超过1000万亿三门峡市农机农垦发展中心,是去年同期数量的五倍。
黄仁勋强调,公司面临众多增长潜力,其中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尤为突出,它们预示着数万亿美元的广阔市场前景。展望未来,预计将有数十亿台机器人、数亿辆自动驾驶车辆以及数十万个自动化工厂,而这些都将依托于英伟达的技术支持。
市场研究机构预测,英伟达将持续推动半导体IC产业规模的扩大。TrendForce集邦咨询对去年全球无厂半导体公司的收入进行了梳理,剔除芯片相关业务后,发现营收排名前十的企业中,英伟达的增长率高达125%,而其他企业的增长率最高仅为21%,英伟达对整个行业的增长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该机构指出,上半年半导体IC产业需求旺盛,这主要得益于行业提前进行的备货需求。此外,英伟达的GB200和GB300两款产品在下半年出货量显著提升。据此预测,2025年全球半导体IC产业规模预计将增长约19%。
值得注意的是,股价的攀升导致英伟达的高层管理人员近期进行了股票减持。根据英伟达于当地时间6月26日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披露,黄仁勋自6月20日起,已经陆续减持了22.5万股公司股票,并因此获得了约3320万美元的。此次的股票出售行为是黄仁勋整体减持计划的一部分,而他根据该计划,在未来几年内还有权减持至多600万股的股票。近期,减持股票的名单中新增了英伟达董事会成员Mark Stevens以及Tench Coxe等人。
英伟达在市场上还遭遇了其他芯片制造商的竞争。其中,AMD在6月份推出了其新的AI芯片系列MI350,并宣称其性能超越了英伟达。此外,ASIC领域的Marvell也在6月份提高了对AI定制芯片的市场预期,这给英伟达带来了额外的挑战。
对手对英伟达造成的压力将持续不断。集邦咨询的研究副总监储于超向记者透露,谷歌在本年度推出的TPU芯片,其峰值计算能力已高达4614TOPs。预计在今年或明年,谷歌的TPU串联数量有望达到9200颗。英伟达的毛利率超过60%,但客户们不愿意看到这种状况持续,他们普遍期望在训练和推理环节能够推出自家的芯片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