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7月7日资讯,沈述红记者报道,继北京证券交易所于6月30日发布北证专精特新指数之后,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也计划在7月21日共同发布一系列专精特新指数。
上海证券交易所即将发布上证科创板精选特色创新指数、上证精选特色创新指数和中证精选特色创新100指数,而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将推出深证精选特色创新指数以及创业板精选特色创新指数。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一系列指数的发布,其目的是为市场提供更加丰富的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标准,旨在充分展现指数在市场表现和投资导向方面的作用,引导资金流向以创新为动力的中小企业,推动专精特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投资选择,以便分享相关领域的成长收益。
记者透露,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及其所属的指数机构计划对指数供应体系进行持续改进,旨在向个人投资者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投资选择,同时,它们还将主动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市场,助力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理性投资观念的培育与推广,以促进指数化投资的稳健提升。
深交所将推出两只专精特新指数 总市值均超万亿元
7月7日,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全资子公司——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对外发布了一则公告。该公告宣布,公司计划在7月21日推出两款指数,分别是深证专精特新指数(代码为399268)和创业板专精特新指数(代码为399267)。此举旨在积极贯彻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对准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中的“专精特新”企业群体,进一步扩充了该领域特色投资的选择范围。
在过去的岁月里,深圳市场在培育具有专业精神、特色和创新能力的企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些企业不仅表现出新兴产业鲜明、产业架构完善、集群效应突出的特点,还孕育了诸如天孚通信、圣邦股份、爱美克、华大九天以及雅克科技等一批典型的专精特新企业。深圳证券交易所指出,这些成就为指数投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依据工信部发布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至2025年6月30日止,已有503家此类企业成功在深交所挂牌,这一比例达到了A股市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的47%。在这些企业中,创业板企业占据了398家,其占比为37%。
即将推出的深证精选专精特新以及创业板精选专精特新指数,是以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为基础,从中在深市和创业板市场各挑选出市值规模较大、流动性较高的10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
截至2025年6月30日,这两只指数的总市值分别达到了1.5万亿元和1.3万亿元,而在过去的一年中,它们的日均成交额分别达到了416亿元和408亿元,显示出其投资潜力巨大且市场流动性充沛。
自2018年底基日至今,深证专精特新与创业板专精特新指数的年化回报率分别达到了8.3%和9.8%,这一成绩显著超过了同期沪深300指数的4.4%年化回报率。
深圳证券交易所强调,这两只指数具有卓越的创新特质和显著的成长潜力。所选样本公司广泛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关键战略性新兴产业,其权重合计分别占据了86%和89%的份额。在2024年,这两只指数的样本公司营业收入实现了15%和14%的同比增长,净利润增长分别为6%和10%,而过去三年的研发费用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了20%和19%。
同时,这两项指数在“民营含量”方面表现突出,民企样本公司数量分别达到83家和82家,其权重占比接近八成,这一数据充分展现了深市在支持与培育民营企业方面的显著成果。
上交所同步推出三只专精特新指数 侧重点各不相同
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该机构简称为“中证指数公司”)在同一时间对外公布,计划在7月21日当天正式推出上证科创板专精特新指数、上证专精特新指数以及中证专精特新100指数。
数据显示,自2019年起,在沪上市的“小巨人”企业已超过370家,这一数字占据了同期所有专精特新上市企业总数的45.9%。在这其中,有超过310家企业选择了在科创板挂牌,这一现象充分展现了科创板对“硬科技”企业作为首选上市平台的强大吸引力。
本次推出的上证科创板专精特新指数,从规模较大的科创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中挑选了50只证券作为样本,这些样本的总市值和研发投入在所有科创专精特新证券中分别占据了47.7%和41.9%的比重,其平均研发强度更是达到了21.2%,从而精确反映了科创板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特质。
为了更全面地展现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整体状况,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共同推出了上证专精特新指数以及中证专精特新100指数,这两个指数分别反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市场及整个A股市场内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
上证专精特新指数选取了沪市规模较大的1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其中主板证券占比为25%,科创板证券占比高达75%。这些样本公司的总市值占据了沪市专精特新证券总市值的54.7%,从而为市场提供了一个衡量沪市专精特新企业表现的基准。
中证专精特新100指数选取了沪深北三地市场中的100只表现优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证券作为样本,其中,沪深北市场分别贡献了41只、48只和11只证券,构成了最新一期的样本名单。该指数覆盖了A股市场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市值、营业收入、研发支出和净利润,分别达到了33.0%、20.9%、28.8%和40.0%的比例,从而全面展现了这些企业在A股市场的分布情况。
上海证券交易所强调,推出这一系列指数的目的在于为市场提供更为多样的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标准,同时指导资金流向那些以创新为动力的中小型企业,以支持这些专精特新企业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后续将优化指数供给体系
这类专注于特定领域的“小而专”企业,以其专业、精细、独特和创新的特点,成为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柱。“小巨人”企业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们主要集中在产业基础的核心领域和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因创新能力显著、核心技术掌握能力强、在细分市场的占有率领先以及卓越的质量效益而备受瞩目。
统计资料表明,到了2025年6月末,我国成功孵化了1.46万家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其中在A股市场上市的企业数量已超过1000家。尽管这些企业的市值并不高,然而它们却展现出明显的创新能力。
在市值方面,A股中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其平均市值大约为67亿元,平均营业收入约为13亿元;此外,这些公司的研发投入比例达到10.4%,毛利率为31.6%,营收增长率则为9.8%,这些指标均明显超过了A股的整体水平。
本次指数的发布旨在充分展现指数市场的特征和投资导向作用,是一项旨在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新型生产力发展的切实行动。深圳证券交易所强调,将积极促进专业、特色、创新等领域的指数产品研发,引导和推动市场资源向科技创新企业倾斜,同时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投资选择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以分享相关领域的成长收益。
上交所表示,此次发布专精特新指数系列,将有助于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向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投资渠道,同时推动中小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并增强资本市场在科技金融和普惠金融领域的服务质量和效果。
据记者进一步调查,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及其下属的指数机构计划不断改进指数产品体系,向个人投资者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投资选择,同时,它们还将努力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市场,加速树立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理性投资的理念,以促进指数化投资的持续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