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学习胖东来”的改革路径上,永辉超市通过发布一纸“反腐令”,再次彰显了其直面自身问题的改革意志。
7月7日,永辉超市通过《致供应商伙伴的一封公开信》明确表态,对腐败及潜规则发起挑战。该企业强调,所有贪腐、舞弊行为都将导致供应链成本的增加,为此,公司已着手构建全面的监督体系,并实施严格的处罚制度,同时保障举报者的权益。
根据公开信内容,永辉超市在此次针对供应链的反腐行动中,涵盖了以下三大主要措施:
首先,实施零容忍、全面覆盖的廉洁合作政策。永辉超市将构建全面的监督体系,设立廉政举报途径,热切欢迎并积极倡导供应商及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监督。一旦核实问题,将对相关责任人依法追责,同时终止与该供应商的合作关系。此外,我们还承诺对所有的举报信息进行严格保密,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打击报复行为。
其次,在供应商加入环节,坚决抵制“开后门”和“暗箱操作”。所有供应商需通过永辉官方网站或指定的二维码提交合作申请,严禁任何员工(包括管理层)擅自推荐供应商。相关合作申请将在24小时内得到处理,注册、洽谈以及合同签订等环节均实现线上操作,确保杜绝人为因素的干扰。
第三,确保财务结算过程流畅无阻,杜绝拖延、阻碍和刁难现象。永辉超市明确承诺,将严格遵守合同规定的账期和系统操作流程,保证支付款项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特别设立供应商财务结算专责通道,实现即时在线支付功能,对需求响应时间控制在24小时内,对于复杂问题,则构建快速协调机制。
晶捷互动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一位品牌战略专家的陈晶晶,在接受观察者网的采访时提到,此次反腐行动的实际价值不容小觑。她指出,公开信措辞之严厉实属罕见,所提出的措施既具体又明确。更重要的是,这些内容是通过官方渠道公开发布的,这一举动充分体现了管理层在改革供应链方面的坚定决心,或许正是其战略转型过程中的关键举措。
永辉在胖东来帮扶调整之后,对其商品结构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这一变革的背后,离不开对供应链体制的全面重塑。特别是在整个零售行业普遍利润微薄的背景下,对灰色地带的清理以及精细化的运营管理,将是其实现扭亏为盈的关键所在。
永辉超市发布反腐令后,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消费者的一致好评。陈晶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认为永辉超市采取的是一种高姿态、高强度的策略进入市场,这显示出其坚定的决心,然而,所面临的挑战也是相当严峻的。
改革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既有的利益格局,在短期内可能会经历商品供应不足、团队结构变动等不适,同时,采购方与供应商之间长期建立的人情关系,在长期发展中或许会导致表面顺从而实际背离的现象。改革尤其需要的是在观念上的普遍认同,从高层管理到基层实施,共同营造一个公正、公开、正直、廉洁的文化氛围,这样才能确保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
在本次公开信中,永辉超市透露了自2024年6月启动调整改革计划以来的最新进展情况:到7月7日为止,该超市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对128家门店实施了胖东来模式的调整改革,其销售业绩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了显著提升。
在业绩方面,永辉超市于4月25日发布的最新财务报告显示,其上年度营收达到675.7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4.07%;归属于母公司的净亏损为14.6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36亿元,亏损幅度扩大了10.26%。进入今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为174.79亿元,同比下降了19.32%;净利润为1.48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79.96%。
永辉超市对于收入持续下降的现象作出了解释,指出这主要是因为零售业竞争异常激烈。此外,去年永辉超市主动引入了“胖东来模式”对门店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在此过程中,共关闭了232家末端店铺。与此同时,门店的调整通常需要经历大约三个月的营业空窗期,用于调整商品结构和采购方式。这些举措导致公司整体毛利率在短期内承受了压力。
在今年的3月股东大会中,永辉超市明确提出将秉承胖东来模式和注重零售品质作为公司未来发展的主导战略,同时在财务报告中将供应链的革新定位为关键的经营策略——期望今年能与供应商共同培育出100个价值百亿的单一产品,实施大单品战略,并同关键供应商构建起长期且深入的合作伙伴关系。
永辉超市的董事长在4月份的业绩说明会上明确指出,经过调整和改进后的永辉门店销售额与调整前相比,实现了显著增长,这一增长幅度已经达到了公司的预期目标。目前,公司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现有门店的调整和改进,以及尾端门店的优化工作。只有在公司整体或局部区域的经营状况完全步入健康轨道之后,公司才会考虑拓展新的店面。
永辉公司透露,已设立专门的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推进战略转型,该小组由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担任组长。此外,永辉超市近期还设立了浙江辉联供应链公司,旨在深入开发和推广永辉的自有品牌商品。
6月24日,永辉超市对外公布,计划在本年9月30日之前,实现全国范围内200家门店的调整与改造。此次调整将主要针对员工素质和商品结构两大方面,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员工技能的培训以及提高他们的薪酬,同时,在商品结构上,力求达到胖东来80%的水平,并着重打造自有品牌的爆款产品,以期冲击亿元级别的大单品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三门峡市农机农垦发展中心,在零售业领域,供应链中的腐败现象一直根深蒂固,被视为一种“潜规则”。采购人员常常利用他们掌握的商品引进权限和陈列资源,向供应商公开或私下索要回扣和额外费用;而供应商则往往通过人际关系争夺资源,使得结算过程中的“拖卡刁难”现象变得司空见惯。
这些举动犹如恶疾,不断攀升商品的价格,压缩了优秀供应商的生存空间,最终迫使消费者承担额外负担。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消费者完全丧失耐心和信任,企业自身也将面临崩溃。曾经本土的“零售新星”人人乐,在上市之后,因内部矛盾和采购丑闻缠身,运营效率大幅下降,品牌形象一落千丈,最近已完全退市并被摘牌。
实际上,即便国外的大型超市品牌进入我国市场,也难免会遵循当地的风俗习惯。在早期,家乐福在中国的分支机构就曾出现过8位高管因接受供应商提供的千万级别贿赂而被司法部门拘留的情况;而沃尔玛、麦德龙等公司,每年也都有采购人员因贪污腐败问题被解雇,甚至面临法律诉讼。
陈晶晶指出,供应链腐败已成为我国零售业的难题,其根本原因并非制度上的缺陷,而是管理层面的粗放。管理的基础在于人性,建立合理的薪酬和晋升机制,是促使采购人员摒弃权力寻租的先决条件。尤为重要的是文化引导,只有当企业真正关注员工的成长,廉洁自律才能成为员工自觉的选择。
她亦提出,应设立严厉的惩罚机制,使其成为员工不敢逾越的底线。在依赖经验和人际关系的采购行业中,未来有望借助数字化技术对流程进行重塑。通过运用SRM系统、电子竞价以及AI风险控制等技术,实现流程的痕迹管理、风险的前瞻预警和异常情况的识别,从而实现从传统的人为管理向更高效的数据管理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