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推出的资本市场改革措施正在为市场拓展了广阔的想象领域。资深一级市场投资人李向(化名)在政策公布之后,情绪高涨,激动地说:“现在我们更敢于投资了。”
6月18日,陆家嘴金融论坛上,证监会主席吴清宣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立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与适应性》的意见(以下简称《科创板意见》,亦即科创板深化改革“1+6”政策组合拳)正式发布。此举标志着沉寂两年的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通道得以重启;与此同时,创业板也将正式采用第三套上市财务标准,以扶持那些优质的、尚未盈利的科技创新企业实现上市。
谈及一家集成电路企业在科创板IPO近期获得受理的消息,李向表达了遗憾之情,称自己曾与该公司失之交臂:“实际上,直到去年,这家公司仍有老股转让的机会。我们公司内部曾对此项目进行过跟进,并召开过研讨会,但最终因顾虑重重而未敢接手,毕竟一旦接手,若无法上市,后果将不堪设想。就这样,我们错过了这个机会。”李向继续说道,“此外,还有几家国产GPU项目,直至今年上半年都存在投资的可能性,但在当时,敢于投资的机构却寥寥无几。”
信心重塑是畅通资本循环的第一步。
改革举措实施之后,那些错失良机而懊悔不已的人、抓住时机努力开拓的人、耐心等待观察的人都有,然而,大家普遍认同的观点是:重新启动的规则释放出积极的信号,硬科技和尚未盈利的企业在A股市场上市,获得了更多的机遇。
投行抢滩
政策效应已在审核、受理端显现。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得以重新启动,标志着禾元生物作为首个按照这一标准提交上市申请的企业永川行政服务中心,在经过超过两年的等待后,将于7月1日迎来上市审议。与此同时,深圳大普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普微”)的首发上市申请已经得到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接纳,它也因此成为了创业板中首家获得受理的非盈利公司。
最近我们一直在对这些曾有过联系、尚未正式开展IPO筹备的科技公司进行整理、访问和推广。华东地区一家知名券商的保荐代表人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市场普遍预测,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与创业板第三套标准的实施,将使得若干硬科技未盈利企业的上市案例得以实现。与此同时,适用范围的拓宽(扩展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领域),也为投资银行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上述表述意味着:目前正处于项目申报阶段,六月份能够接受申请的企业大多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然而,在标准重新启动之后,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科技企业,将有一批人下定决心,积极申报A股首次公开募股。
面对新出台的政策指引与市场涌现的机遇,投资银行正主动对策略进行优化,将关注点转向新兴产业,并且,正持续完善对企业的评估和筛选标准,同时也在逐步构建更加完善的风险控制架构。
该证券公司投资银行部门负责人在接受界面新闻报道时表示,以往,该公司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以及“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领域的“单项冠军”项目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项目资源,然而,在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领域,项目储备则相对不足。
爱建证券投行负责人向界面新闻透露,他们已经与多家从事人工智能和商业航天业务的企业进行了初步的交流。在低空经济领域,他们同样在积极寻求合作,并且已经对一些项目进行了初步的挑选。
在未来的发展中,那些具有鲜明产业特性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将成为我们公司优先考虑的申报项目对象。国金证券投资银行业务负责人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目前我们的项目开发重点已转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领域。此外,公司已在内部资源分配和考核指标设定上,对这些企业给予了倾斜。
实际上,近些年,监管部门对于那些尚未实现盈利却拥有显著成长潜力的科技企业所采取的扶持措施始终未曾停止。界面新闻通过多渠道采访得知,业界普遍看法是,这次政策的重新启动并非仅仅是对过去的简单回归,而是在借鉴了过往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制度性提升”。此外,政策的覆盖范围得以扩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审查标准有所放松,“稳中求进、先行试点”依然是政策的核心理念。
张曙东,上实资本科技基金总经理,在分析中指出:在试点初期,大规模的放宽可能性不大;能够及时抓住政策红利期的科技企业有望受益;而对于那些刚刚意识到或着手行动的企业,其结果尚不明朗;这取决于政策实施的细节、市场的具体反馈。
张曙东进一步阐述道,适用范围的拓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亦或是顺理成章的结果。在此之前,科创板IPO企业中未盈利企业的行业分布相对广泛,我们预计,这一趋势将在未来得以延续,并进一步扩展至其他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扩大适用范围虽不能立即对这些企业的成长路径和动力产生显著影响,然而,随着它们与资本市场的距离缩短,便拥有了汇聚更多资源以助力企业成长的潜在机会。
在讨论对未盈利企业进行筛选与评价的准则时,国泰海通的高级顾问向界面新闻报道,他们更重视这些企业所在行业市场的规模大小、技术的先进程度以及独特性、以及研发方向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为了对上述关键指标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我认为可以参考诸如与全球顶尖企业的技术参数进行对比、承担的科研项目或课题的级别、与核心技术相关的专利数量及其质量、研发资金的投入及规模、与全球产业发展趋势的协调性、以及产品应用市场规模预估等因素。””
市场普遍对细化指导的落实抱有期待。在企业融资领域,执业律师蒋楚天指出,生物医药行业先前已有约20家类似实践。此次行业适用范围得以拓展,新增的三个行业需遵循第五套标准进行上市,人们期待未来能有更详尽的指导以及相关案例。
创投振奋
智翔金泰是依据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成功过会的企业,其案例可追溯至2023年的上一单。
创投界人士曾公开发表观点,指出在过去的数年间,投资与创业领域内“募资、投资、管理、退出”这四个阶段中,退出环节显得尤为棘手。
当前市场最稀缺的资本实际上是对早期、小型企业的投资。具体而言,是指那些估值介于两三千万元至一亿、一亿五千万之间的企业。常垒资本管理合伙人冯博指出,一旦缺乏流动性,愿意进行早期、小规模投资的民间资本将更加稀少。
六年前炎热的夏日,20家生物医药公司依循科创板第五套上市规范所构建的途径,自2020年开始陆续踏入资本市场的核心舞台。与此同时,投资者心中悄然萌生了一种信念——那些技术绘制的宏伟蓝图终将转化为实际的商业价值。然而,到了2022年深秋,那些尚未盈利的企业按照这一标准寻求首次公开募股的道路,却遭遇了实质性的停滞。
众多投资界人士普遍认为,这一系列针对尚未盈利但具备优质潜力的科技企业的扶持政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新启动,这一举措对于改善退出渠道的预期,进而优化投资环境,效果显著,上实资本科技基金总经理张曙东如是说。
在谈及政策的持续性问题上,新鼎资本董事长张弛表示充满信心,他指出:“通过设立科创成长层,为一级市场投资机构提供了新的投资途径。在我看来,这或许将引发一股符合规定的未盈利企业上市潮。一旦这类企业被允许上市,我们一级市场将敢于投资,进而逐步构建起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
他进一步解释说,GPU在量子计算、储能与发电等领域,以及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普遍面临利润微薄的问题。然而,随着新政策的出台,确实促使人们重新关注那些尚未盈利的科技项目,尤其是那些肩负国家重大专项任务的项目。显然,这项政策对市场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
在讨论如何协调技术的领先程度与盈利的预期时,张曙东提出,创新源于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对市场需求深刻的洞察,而不同行业在创新上的焦点也各有差异。
在商业尽职调查过程中,我们始终高度关注科技企业是否真正能够解决现实世界的具体问题,无论是当前还是未来,营收规模等只是表面上的‘术’或‘标’。若一家企业的技术或产品能迎合真实需求,那么它距离找到商业化道路的问题就已经取得显著进展。张曙东如是说。
冯博,常垒资本管理的合伙人,同样指出:“作为一级市场的投资者,这次政策所传达的导向为众人注入了更多的信心,以调整我们的投资策略。特别是在那些目前尚未盈利但具备成长潜力的项目中,我们更加勇于采取行动。”
他特别强调了新一代创业者的特点。冯博发现,众多AI行业的“95后”创业者勇于思考和行动,无论投资市场是冷是热,都无法熄灭他们想要真正创业的激情。
冯博指出,作为一家民营的GP,我们或许难以紧跟IPO政策的脚步和其不断的变化,但我们可以牢牢把握住一点——那就是,只有那些真正卓越的企业,才能在各个周期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