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十周年庆典!销量失速?曾经的辉煌为何不再?

在理想汽车庆祝成立十周年的盛会上,李想脸上洋溢着羞涩与喜悦,他的笑容未曾有片刻收敛。回望十年前,增程技术还被视为过时的存在,恐怕鲜有人能预料到,以增程技术为核心产品的理想汽车,竟然能对中国新能源家用车市场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然而,就在当天的傍晚时分,理想汽车发布了6月份的最新销售数据,这份报告恐怕并不能算作一份令人满意的生日贺礼。该汽车制造商交付了3.63万辆新车,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4.06%,在众多造车新势力中,这样的负增长情况并不多见。

它的速度放缓,出乎众多人的预料;作为造车新势力中的佼佼者,它率先实现了盈利;在过去五年间,累计交付了超过133万辆汽车;连续两年,它在中高端市场20万元以上中国品牌汽车销量中位居榜首;年营收更是突破了千亿大关,一度让同行望尘莫及。

李想在官方发文中坦言,今年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

01 “半程冠军”,地位易主

李想挑选了一首经典的老歌《朋友》作为背景音乐。恰逢理想汽车十周年庆典之际,众多新兴的汽车制造企业纷纷在社交平台上献上祝福,其中不乏当前风头正劲的小米汽车,以及那些自称“深度学习理想”却提供更亲民价格的零跑汽车。

面对已经走过百年历程的燃油车品牌,新兴的汽车制造力量或许会选择在培育市场时团结一致,如同并肩作战的战友一样,共同迎接挑战。然而,当我们将视线转向新能源品牌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并不亚于与燃油车的较量,商业世界中并无永恒的盟友。

_“理想门徒”掀翻理想_“理想门徒”掀翻理想

国内新兴的汽车制造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这一点已成为普遍看法。有行业内部人士曾幽默地提到,这些新兴造车势力似乎陷入了一种“销量冠军魔咒”——一旦某家公司在前一年的销量中位居第一,那么在接下来的年份里,其市场表现和经营状况往往不会太理想。生存竞争仍在激烈进行中,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永远保持领先地位。

四年前,小鹏曾占据此地,然而次年,公司因产品配置逻辑繁杂、定价出现错误而遭遇重大挫折。经过一年,哪吒汽车崭露头角,成为新的王者。然而,在面临工厂停工、资金链断裂等一系列重创之后,这家企业近日已被正式提出破产申请,正逐渐走向历史的尽头。

在激烈的竞争中,胜负难以预料。然而,即便如此,理想汽车在2023年造车新势力中脱颖而出,稳居首位。去年,它不仅成功卫冕,还巩固了在行业内的销量领先地位。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成就的取得,是在其纯电动首款车型MPV理想MEGA遭遇重大挫折的情况下实现的。

解读蝉联冠军的人士认为,理想公司凭借其增程产品所展现出的强大韧性,完全有能力应对重大的挑战。然而,另有一部分人对理想的前景抱有疑虑,鉴于纯电动依然是业界普遍认为的新能源领域的最终发展方向之一,理想公司在首战中未能达到预期目标,这为它未来的发展笼罩上了一层不确定性的阴霾。

这也使得2025年理想的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实际上,从年初开始,理想的销量就显现出了疲软迹象,增速从正数转变为负数。曾经领先于造车新势力,位居销量第二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单月交付量多次被其他品牌超越。

形势的严重性或许超出了管理层的预期。根据媒体报道,在今年的5月份,理想汽车将原本设定的2025年销售目标,从年初的70万辆削减到了64万辆。

然而,现实的残酷之处体现在即便全年销售目标有所下调,半年时间过去后,理想全年目标的完成率依然未能达到三分之一的水平。按照这一数据推算,理想汽车在下半年每月需实现超过七万辆的销售量,方有可能达成既定目标;而回顾去年销量最高的时期,理想汽车的单月销量也未曾突破六万大关。

理想的盈利空间受到经营压力的显著影响。在2024年,理想汽车的毛利率降至20.53%,较2023年减少了1.67个百分点,而今年第一季度更是进一步下滑至20.51%。面对这一挑战,公司必须努力维护其在增程式电动车领域的既有市场份额,同时积极拓展纯电动车的市场空间。

02 护城河尚浅,驶入慢车道

下滑的数据背后,反映了理想在增程赛道红利逐渐减弱以及纯电市场突破困境中遭遇的发展瓶颈。

宽敞的空间、家庭市场的布局以及缓解续航里程担忧的增程技术,这些特点曾是理想汽车最为突出的标识。凭借着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和精准的策略部署,该公司成功把握住了家庭新能源用户的消费需求,在短短数年间实现了销售业绩的显著提升,并且成为了造车新势力中率先实现盈利的企业。

众多深陷亏损困境的竞争者开始认识到这一商业模式的显著优势。诸如问界等品牌纷纷选择押注增程技术路线,而理想汽车曾经的核心竞争力——“沙发、彩电、冰箱”配置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如今在国内新车市场上几乎成了标配。与此同时,“平价理想”车型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去年,零跑汽车凭借“半价理想”的市场定位,成功跃升至新能源汽车企业销量冠军的位置。

众多竞品正对理想L系列主打的车型市场充满觊觎。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市场新推出了数十款中大型SUV,诸如领克900、深蓝S9、乐道L90等车型。

理想L系列增程车型的市场竞争力正面临考验。据虎嗅资讯披露,在2024年的第四季度,理想增程车型的市场份额(即理想增程车型的销量占行业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总销量的比例)较上季度下降了2.1%。

李想本人对此有所察觉,他曾经明确指出,能够预见到2025年至少有五家以上的企业,这主要得益于理想L9的卓越表现,以及其成功打造出与理想L9相仿产品的努力。

增程车型的明显优势正在减弱,而理想在纯电动车型领域的布局显得较为迟缓,这表明想要在此领域开辟新的增长点面临着诸多挑战。今年7月,公司计划推出首款纯电动SUV车型i8,紧随其后,9月将推出第二款车型i6。从时间轴来看,这两款新车将直接面临小米YU7带来的市场竞争压力。

必须强调的是,目前理想汽车正经历着产品更新换代的关键阶段,消费者很可能选择暂时持币等待,这种情况可能正是导致6月份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波动的因素之一。

不久前,理想汽车对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将原本的“研发与供应群组”与“销售与服务群组”合并,组建了新的“智能汽车群组”。外界普遍推测,此类架构调整往往伴随着岗位的调整、职责的重新分配或人员的优化。新组建的团队需要一定时间进行磨合,这也可能会在短期内对订单的转化产生一定影响。

03 瓶颈已现,出路何在?

当前,纯电业务可能成为理想汽车面对销量变化的重要抓手。

外界可从理想汽车调整后的年度销售目标中窥见端倪:据21世纪经济报道,理想汽车在调整后的全年销量目标中,增程式L系列的目标从原先的56万辆降至52万辆,与此同时,纯电动车型目标则从5万辆大幅增加至12万辆。

在近日参加媒体节目时,李想也对公司的纯电战略再次做出解读。

事实上,在增程技术初期,投资者普遍认为“只有发展纯电动车才能获得投资”,然而我们依然将解决用户对续航的担忧置于首位,我们致力于为家庭用户打造汽车,而非迎合投资者的需求。随着我们转向纯电动车领域,那些因我们增程技术的成功而加入的投资人,却又开始表示反对。

_“理想门徒”掀翻理想_“理想门徒”掀翻理想

李想指出,目前理想的5C纯电动车以及高速和城市中的众多理想超充站,已足以彻底消除纯电动车续航的担忧。“理想汽车是全球首个实现5C量产的,即将上市的理想i8和理想i6,仅需10分钟便可充电至500公里,其充电体验已与燃油车相当。”

在回答有关产品外观设计的问题时,李想坦言,理想MEGA初上市时在公众舆论中遭遇了挫折,曾一度被恶意抹黑,承受了极大的压力,然而时至今日,一年之后,MEGA的销量已经跃升至50万辆以上,成为MPV市场的销量冠军。只要能够赢得目标消费者的喜爱,那么这样的设计就是成功的。

外界能够从即将推出的两款新车中体会到该公司在设计上的执着。这两款即将面市的新车型号分别为i6和i8,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承袭了MEGA的“高铁风”设计理念。

“理想门徒”掀翻理想__“理想门徒”掀翻理想

李想在最新的一档节目中透露了对公司组织架构的深入见解。他认为,创业并非一味地苦撑,而是随着经验的积累,越来越懂得如何把握核心。他透露,自己遵循“631”时间分配法则:将60%的时间投入到员工培训和团队建设上,30%的时间用于产品评估,剩余的10%则用于学习AI领域的最新知识。他自豪地说,现在他常常能实现一天手机不响的状态,“这样的生活节奏,是不是很放松呢”?

相较于对当前新车销售起伏的关注,李想更详细地阐述了公司长远的发展蓝图。“我们的焦点将集中在一点:打造出类似iPhone般具有革命性的AI硬件终端。”他宣称理想汽车是他职业生涯的终结之作,“按照我的理解,我们最终不会仅仅是一个常规的汽车制造商,而可能成为一个专注于空间机器人的企业。”

短期内,纯电动车型或许构成了一个眼前的扭转局面的良机。然而,在长远的发展规划中,人工智能被视为一个理想的未来趋势,它将在多大程度上对市场造成影响,还需经过时间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