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在政策导向、需求变动与行业变革的推动下,持续呈现出稳中有进的态势。市场在分化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并在深度调整中孕育出新的发展模式。从新房、二手房以及租赁等多个角度观察,市场正经历着从“增量减少”向“品质提升”的深刻转变。各个环节相互影响,协同作用,共同助力行业整体实现止跌并逐步恢复稳定。
一、新房市场:热度分化,改善需求是关键变量
安居客新房线上找房热度显示,市场整体呈现降温趋势,其中66城均值同比下降9.1%,但城市梯队分化明显:一线城市内部分化严重,高品质改善型需求项目热度持续上升,而外围区域压力依然较大;新一线城市展现出较强韧性,5至6月热度持续上升,成都、杭州等地因“好房子”供应充足和人才政策吸引,成为需求外溢的承接区域;三四线城市走势相对低迷,政策对市场的推动作用逐渐减弱,库存压力增大,需求提振较为困难。
根据安居客的线上数据,66个重点城市的新房平均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降幅为0.5%,体现出“以质量换取数量”的转型趋势。在这其中,一线城市由于核心区域供应紧张且高端改善型项目较多,其均价略有上升,增幅为0.8%;而新一线和二线城市,由于刚性需求楼盘比例增加,其均价则有所下降,新一线城市降幅为0.5%。在面积需求方面,90至120平方米的刚性需求依旧占据主导地位,然而,5月至6月期间,120至140平方米以及180至220平方米的改善型户型比例有所上升,这表明“好房子”政策以及房贷的优化措施激发了换房需求,市场正朝着“刚需与改善型需求双轮驱动”的模式转变。
二、二手房市场:以价换量,对新房分流效应加剧
安居客线上数据显示,百城二手房的月均挂牌量持续上升,然而,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核心城市的供应增量逐渐缩小,市场观望情绪依然浓厚。在上半年,二手房市场在调整中努力寻求平衡点,未来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导向、需求刺激以及城市间的差异化发展,以便准确把握市场新周期的走势。
挂牌时间普遍增长,尤其在一线城市周边地区这一现象尤为突出,这不仅反映了核心城市非核心区域的二手房流通变得更加困难,同时也映射出市场竞争的加剧。然而,在众多城市中,二手房的成交比例仍在持续上升,这一现象进一步表明了二手房市场正逐渐趋于稳定。同时,二手房的平均挂牌价格整体波动幅度减小,特别是在一线城市,由于“以价换量”的策略,外围区域的价格下降尤为明显。
此外,二手房对新房市场的分流作用正在增强。在“即购即住”和“设施完善”等优势的推动下,重点城市二手房的搜索人数比例已上升至67%,比去年同期高出5个百分点;而在三四线城市,这一比例更是超过了65%。这一现象显示出市场需求正逐渐向二手房倾斜,“即购即住”以及“设施完善”的二手房优势正持续显现。新房市场的分流效应正不断加剧,特别是在重点城市,其分流强度平均达到30%,而在三四线城市则高达36%。尤其在低能级城市,二手房对新房客群的“截流”作用更为明显,这一现象迫使新房市场加快产品及政策的创新步伐。
三、租赁市场:景气趋稳,需求与价格分化并行
40城租赁市场整体呈现出“温和”态势,春节过后,虽有小幅回暖,尤其在毕业季,但与去年同期相比,租金水平有所下滑。具体分析,22城的挂牌租金环比略有下降,仅有西部核心城市如乌鲁木齐和呼和浩特出现微幅上涨,这表明收入预期对支付能力产生了抑制作用,房东普遍采取让利措施,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需求侧呈现明显分化态势:新兴的一线城市因产业充满活力,需求热度位居前列,进入二季度后,新一线和二线城市的需求略有上升;而低等级城市的需求增长动力不足,城市间租赁市场的吸引力差异愈发明显。在去化速度方面,房东通过“降价换量”策略取得了一定成效,新一线城市平均挂牌周期缩短至45天,市场流通性得到增强,租赁市场能够适应经济和人口流动的变化。未来,需要通过政策优化供给,复苏经济,激发市场活力。
四、土地市场:止跌回升,结构与主体优化
58安居客研究院对65个城市进行监测发现,涉宅用地交易量同比增长18.4%,出让金上涨45%,楼面价提升22.3%,这标志着市场信心的恢复,“量价齐升”的现象尤为明显。其中,24个核心城市的表现尤为出色(涉宅出让金总额超过5000亿),杭州的溢价率高达35.5%,位居首位,这一现象反映出核心城市资源的稀缺性正推动房地产企业进行布局。
此外,企业在获取土地的构成上持续优化,地方国有企业所占比例下降16%,而中央企业及民营企业分别上升了3%和9%,融资状况的改善正向土地获取环节传递,民营企业的活力正在恢复,市场主体的多样性增强。土地市场的恢复对新房市场的传导作用,将对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和价格产生影响,进而推动行业向“高质量投资、精细化运营”的方向转型。
趋势展望:止跌回稳的大方向不变
2025年标志着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过渡阶段”,在这一时期,市场在分化过程中努力寻求新的平衡点,并在调整过程中孕育着新的发展动力。在此过程中,改善型需求逐渐释放,高品质的价值观念逐渐回归,城市间的差异化发展也成为了调整的直接反映。
在需求方面,房贷利率尚有下降的可能,一些城市可能进一步放宽购房限制,对多子女家庭及新迁入市民等群体提供更多购房扶持;在供给方面,加速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促进老旧小区的改造和城市的更新,调整土地供应的布局;在市场监管领域,强化对房地产企业资金的监管,规范市场运作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严厉打击恶意炒作和虚假宣传等不法行为,并且积极推进房地产税试点等长效机制的构建,以推动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一线城市中心区域的高端住宅项目将持续推动平均价格上升,而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因“优质住房”项目的供应增多以及产品品质的提高,价格有望稳定并逐渐回升,然而,那些刚需住宅比例较高的区域仍面临价格竞争的压力;三四线城市可能继续采取“以降价换取销量”的策略,通过降价促销来减少库存。在产品方面,升级型需求将占据市场主流,120至140平方米以及180至220平方米的户型需求比例有望进一步增加。开发商将加大对绿色建筑、智能家居等“优质住宅”标准的投资力度,力求在差异化竞争中占据优势。
房地产经纪行业正遭遇转型升级的挑战。今年上半年,该行业的景气度已跌至低于平均水平(46.9),交易周期延长,业务处理难度增加。这反映出行业必须朝着“精确匹配、服务增值”的方向转变,通过提升服务水平来应对挑战。随着线上平台的日益发展,消费者获取房源信息的途径更加便捷,因此对房产经纪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纪公司需借助大数据对消费者需求进行深入分析,进而精准推送房源。此外,还需强化对经纪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观念,确保消费者能够享受到从购房咨询到交易过户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务,以便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动和消费者的需求。
2025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面临机遇与挑战的双重考验。在此期间,市场将经历分化,并持续进行自我调整与优化。新房市场将集中力量满足核心城市的改善型需求,而二手房市场则呈现出供需双方的激烈博弈。租赁市场正朝着品质化方向演进,土地市场核心竞争愈发激烈。政府实施精准政策,稳定市场预期,整个行业在调整过程中努力寻求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