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7月2日报道,炎炎夏日,餐饮和零售等行业线下消费热情不断高涨,这一趋势亦波及至资本市场。
7月2日,港股市场非酒精饮料及连锁餐饮领域的头部企业股价普遍上涨。特别是新式茶饮品牌奈雪的茶,其涨幅尤为显著,单日涨幅高达33.33%,刷新了今年以来的单日涨幅记录。同时,今日上市的椰子水运营企业IFBH,其股价也实现了20.38%的涨幅,总市值成功突破126亿元人民币。众多连锁饮品品牌股价齐升,古茗涨幅达到4.31%,海伦司上涨3.73%,蜜雪集团上涨3.7%,茶百道上涨3.68%。同时,啤酒板块的华润啤酒、百威亚太、香港生力啤等亦呈现上涨态势。
奈雪的茶近期举办的健康升级发布会上,透露了新茶饮行业的发展趋势。行业正逐步从“减糖控糖”转向“天然营养+”的轻养低负担阶段,并计划推出更多轻饮轻食产品,以迎合市场需求。据数据显示,5月份,奈雪的茶各门店的平均订单量同比增长了35%,而同店订单量同比增长了28%。在端午和六一的双节期间,全国范围内的门店销售额持续上升。茶百道以及古茗等知名品牌正努力推广健康型果茶和低糖减负型的新产品。
IFBH从提交上市申请到正式挂牌,整个过程仅用了82天,这一速度刷新了近年来港股市场的上市纪录。该公司主要经营的产品为椰子水,其产品定位在健康、天然、低糖等方面,并且已经连续五年在国内该细分市场中保持销量领先地位。在招股期间,吸引了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所辖的投资机构参与打新抢购。
在头部连锁餐饮领域,上海小南国这一沪菜连锁品牌以及锅圈这一火锅食材零售品牌,其单日涨幅分别达到了12%和10.74%。与此同时,绿茶集团和呷哺呷哺这两家定位中端的大众餐饮品牌,股价分别上涨了7.52%和6.94%。此外,百胜中国、九毛九、小菜园以及海底捞等企业的股价也出现了同步上涨。
餐饮品牌自身的战略布局与业务创新之外,暑假期间的线下消费高峰、外卖服务的补贴政策,以及政府推出的夏季消费激励措施,均构成了近期消费市场行情上涨的关键动力。
6月底,我国暑期文化旅游消费季正式拉开帷幕,各地纷纷聚焦消暑度假、赶集观展、夜间购物等夏季旅游热点,纷纷推出消费券、门票折扣、满额减免、优惠套餐等便民举措,并发放了超过5.7亿元的消费补贴。与此同时,在上海,2025年的“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也同步启动,吸引了众多海外游客前来消费游览。同时,已发放的上海餐饮消费券的有效期限将得到延长;此外,关于新一批上海餐饮消费券的发放,相关研究和落实工作正在进行中。
美团团购平台的数据揭示,自6月份起,全国范围内对于“消暑美食”的搜索需求较前一个月增长了超过36倍。其中,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和广州成为夏季餐饮消费的热门城市。在五一假期期间,奈雪与外卖平台联手推出的“闪购”活动,仅上线24小时,订单量便同比大幅上升,增幅超过了200%。
自今年四月以来,京东外卖引发的即时零售和外卖补贴热潮持续不断,尤其是从五月中旬至六月中旬,外卖补贴的增额明显,且增长势头逐渐强劲,与此同时,各大茶饮品牌的线下订单量保持稳定。在此期间,蜜雪冰城、库迪等平价现制饮品,受到外卖需求增加和气温上升的双重影响,销量显著上升。
近期,美团发布声明,着重指出将全方位推进即时零售领域的发展,对美团闪购、小象超市、美团优选等多元化业务形态进行深化和优化,旨在加快零售服务的线上化进程。7月2日,淘宝亦发布信息,宣布启动闪购补贴项目,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直接向消费者和商家提供总计500亿元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京东再次重申对品质外卖的重视,依托自身优势加强外卖供应链管理,力图塑造一种与美团、淘宝所不同,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餐饮外卖模式。
德邦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在消费市场,供给能够激发需求的情形确实存在。与传统的通过刺激需求侧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政策相比,由供给侧改革引发的消费增长或许拥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更长的持续性。苏超和潮玩现象引发的线下文化旅游及餐饮消费热潮,为今年夏季如何有效提振消费提供了鲜活的借鉴。
中信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外卖补贴虽为新增动力,然而产品创新与受众拓展等其他因素亦不容忽视。尽管预计下半年行业规模将逐季扩大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店铺同店增长速度可能放缓,成为普遍现象,但整个行业的扩张趋势并未发生根本变化,预计行业景气度将持续保持。
浙商证券对餐饮行业的研究表明,在25Q1期间,领先的茶饮品牌已开始逐渐复苏。预计在25Q2至Q3,顶尖的西式快餐和正餐品牌也将模仿头部茶饮品牌的行业回暖趋势。在精神消费日益流行的背景下,如海底捞、特海国际等拥有情感价值输出特性的企业,以及百胜中国、古茗等擅长通过联名合作等手段营造情感价值的企业,将更有可能脱颖而出。
(科创板日报 梁又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