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是个宝
数据宝
投资少烦恼
万辰集团作为零食量贩领域的领军企业,近年来股价呈现出强劲的上涨趋势。自2022年8月宣布进军零食量贩市场以来,其股价实现了显著增长,累计涨幅已接近14倍,而在某些时段内的最大涨幅更是突破了17倍。
一度被认为不够精致、档次不高的散装零食,如今已迅速崛起,成为零食市场销售的主要形式——零食量贩以其不容置疑的地位,正在重新塑造国内的零食消费模式和产业布局。凭借“量大从优”的简单道理,零食量贩不断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效率革新,引领零食消费迈入新的时代。
量贩模式重构市场
漫步于街头巷尾,你是否留意到那些色彩鲜艳、布置活泼、商品种类繁多的零食店铺?这些看似平凡无奇、与一般商店并无二致的零食店,正悄然改变着我国零食行业的销售格局。
提及零食消费,多数人的首要想法往往是网络订购,亦或是逛超市时随手带回家。这类非必需品,似乎并不需要人们特意去选购,更别提像烟酒那样拥有特定的销售途径。零食店便看准了这个市场空白,采取量贩经营模式,并在零食销售领域逐步扩大势力。零食量贩店以直接从工厂采购或贴牌制造为经营核心,通过简化供应链流程,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从而实现休闲食品的低价零售。
这句话在现今的零食市场中依然适用。依据中金公司和嘉世咨询的研究数据,2024年,我国零食销售渠道中,量贩店所占份额达到了37%,位居首位;超市的份额为22%,电商的份额为20%,并且这两者的比例正逐年减少;而专卖店、夫妻店以及大卖场等其他类型的店铺,其市场份额均不超过10%。
单个企业的经营状况亦呈现类似态势。国内知名零食企业盐津铺子向证券时报数据宝记者透露,2022年度,“零食很忙”渠道为公司总营收贡献了7.31%的份额,而到了2024年,来自湖南鸣鸣很忙集团(以下简称“鸣鸣很忙”)的收入比例激增至23.69%,跃居为公司最大客户。以鸣鸣很忙为代表的零食量贩渠道正迎来收入的高速增长。
东吴证券在食品饮料领域的首席分析师苏铖在接受证券时报·数据宝记者的专访时指出,零食量贩店相较于传统超市,其优势主要在于其专注度和成本效益;而与电商平台相比,则更突出其即时配送和消费场景的适应性。观察2024年的渠道分布数据,可以发现量贩店在专注于特定食品类别、新品上市速度、价格优势以及满足消费者线下即时和场景化需求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这也为其构筑了一个庞大的基础市场。
三重优势助力崛起
零食量贩作为一种新兴的零售形式,近年来迅速崭露头角。与传统的销售方式相比,它凭借简化的供应链、多样化的产品线、终端商品的高性价比以及深入开拓下沉市场等多重优势,在竞争激烈的零售消费领域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优势一:供应链精简+终端商品性价比高
在供应链分析中,与传统渠道层层增加的费用不同,零食量贩店跳过了经销商和分销商的中介环节,直接与工厂进行集中采购或进行贴牌生产,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成本;此外,量贩店并未向品牌商收取入场费、条码费、陈列费以及促销费等强制性费用,从而确保了终端产品的价格具有极高的竞争力。
依据华泰证券提供的数据,得益于“工厂至总仓再到门店”的供应链布局以及品牌方部分费用的减免,在终端产品定价构成上,零食量贩品牌方、经销商及终端三者合计的加价率仅为36%,在所有销售渠道中处于最低水平。在其它销售途径中,传统销售环节的最终售价上涨幅度达到60%,而在BC卖场(即中小型超市)中,这一涨幅可达到65%,而在KA卖场(即大型连锁超市)中,最终售价的涨幅可能更高,甚至超过80%。
优势二:产品线丰富+上新速度快
性价比极高,且商品种类丰富,量贩店还具备“一站式零食购物”的便利,因此深受众多消费者的喜爱。
消费市场逐渐提升,我国消费者对零食的追求已不再局限于饼干、糖果、辣条等传统品种,转而追求更加多元、健康和优质的零食。以功能性牛肉干、富含益生菌的酸奶为代表,以及通过创新场景成为热销产品的魔芋、每日坚果等,都纷纷跻身“零食星人”的必尝名单。然而,那些上新速度较慢的大型商场以及库存量单位较少的社区便利店,它们的能力显然不足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2024年,万辰集团旗下的“好想来”品牌,其SKU种类已突破2000款;同时,“鸣鸣很忙”品牌在库SKU总量达到了3380款,而单个门店的SKU数量则常年保持在1800款以上。在新的领域拓展中,自万辰集团于2022年8月踏入零食量贩市场以来,公司的存货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60.64天急剧下降至2023年的17.8天;与此同时,鸣鸣很忙的存货周转天数也维持在了16天以下,有效保障了门店商品的新鲜度和快速更新。
优势三:深耕下沉市场+万店规模
零食的购买行为主要发生在朋友聚会、熬夜看剧等不规律的休闲时刻。鉴于此,量贩店特意选择位于居民区、社区周围,或是人流量密集的商业街区等地,通过扩大规模来深入挖掘下沉市场,从而满足消费者对零食即时购买和频繁消费的需求。
众多量贩品牌普遍采用加盟经营策略,以此迅速扩大规模。据新华网与欧睿数据统计,2022年我国零食量贩店数量已达到约8000家,至2023年10月,该数字激增至22000家,增幅高达175%。展望未来,预计到2025年,我国零食量贩店数量将再翻一倍,有望突破45000家。
重构产业价值链
上游生产企业认识到,量贩模式是扩大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的关键途径,这一模式同样对他们至关重要。盐津铺子向证券时报·数据宝的记者透露,该公司与“零食很忙”、“赵一鸣零食”、“零食有鸣”等量贩领域的领先品牌,均维持着稳固且友好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盐津铺子强调,零食量贩模式有效激发了消费需求,成为近年来渠道变革的典型。该公司的零食产品种类丰富,以散装销售为主,且性价比高,这与零食量贩模式的特点相契合。公司围绕核心量贩企业,不断加强渠道的深入渗透,通过产业协同效应释放出更多红利。零食量贩模式的本质在于通过构建高效的供应链体系,重新塑造了零食产业的价值链。对于公司来说,采纳这一模式不仅意味着拓宽销售途径,更是提升供应链效能的关键战略支撑点。
盐津铺子指出,随着零食量贩的崛起,行业竞争的焦点已从品牌推广转变为供应链的效率,迫使上游制造企业进行改革和重组:首先,量贩模式为制造企业打开了更宽广的市场领域,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产品市场份额;其次,量贩渠道间的竞争异常激烈,消费者需求传递迅速,这对制造企业在新品推出速度、研发强度和创新投入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再者,量贩品牌追求供应链的高效与稳定,推动制造企业加强上下游的协作,优化生产流程与效率,提升产品的性价比。
苏铖强调,在提升供应链效率方面,零食量贩可以借鉴港股上市公司蜜雪集团的经验。两者均采用低价加高周转的商业模式,遵循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且均通过规模效应来优化供应链,力求效率最大化。不过,两者之间也存在差异:蜜雪集团通过自建供应链来达成高效运作,而零食量贩则主要通过精简流通环节来提高效率,目前尚未涉足生产领域。
市场规模冲向1500亿元
凭借这些优势,量贩经营模式在国内市场迅速崛起,规模迅速膨胀。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零食量贩市场的规模预计将达到1040亿元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较上年同期增长28.6%;展望至2027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1500亿元,具体数值为1547亿元。
零食量贩领域内,鸣鸣很忙与万辰集团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到了2025年5月,它们的门店总数分别突破了16000家和15000家,形成了两大巨头并驾齐驱的局面。同时,零食有鸣、糖巢零食、零食优选、爱零食等众多品牌亦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它们的门店数量均已超过2000家。综合来看,这些品牌合计拥有的门店总数已经超过了4万家。
在业绩方面,2024年,两家行业领军企业展现出了卓越的经营成果。万辰集团全年营收高达323.2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47.86%;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达到了2.94亿元,成功实现了由亏损转为盈利的突破。特别是量贩零食业务,其营收为317.9亿元,同比增长了262.94%;在扣除股份支付费用后,实现了8.58亿元的盈利。公司的经营效益和盈利能力均有显著提升。
万辰集团声明,在2025年,公司将持续推动其门店网络的稳健扩张,力求在数量和质量上实现均衡发展,并加强对加盟伙伴的能力培养和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将进一步借助供应链的协同效应降低成本,并深入洞察消费者需求,从而实现规模和效益的持续稳定增长。
鸣鸣很忙正忙于冲刺港交所的上市进程,其有望在国内零食行业占据“第二股”的地位。2024年,该公司的营收达到了393.4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82.15%;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8.34亿元,同比增长了288.67%。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鸣鸣很忙在2024年全年的GMV(商品交易总额)达到了555亿元。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24年,该集团在中国休闲食品饮料连锁零售领域占据了首位。
零食量贩将走向何方?
然而,在风光无限的行业盛景之下,量贩模式的发展也暗藏隐忧。
零食量贩这种“以量取胜”的商业模式使得门店规模变得至关重要。当前市场已步入“万店规模”时代,以往粗放式的跑马圈地经营模式逐渐衰落,量贩商家们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发展路径。此外,零食量贩在经营策略、产品选择、价格设定等方面高度同质化,品牌间缺乏技术壁垒,也未能建立起消费者的忠实度。同质化竞争引发的激烈价格战不仅极大地缩减了企业的盈利空间,甚至可能迫使上游企业不得不削减成本,降低产品质量,从而使整个产业陷入恶性循环的困境。
令人欣慰的是,一些量贩品牌已开始尝试摆脱同质化竞争,探索独具特色的经营之路。2024年9月,零食有鸣正式宣布全面涉足硬折扣全品类批发超市领域;次年,零食很忙3.0版本店铺增设了烘焙、谷物、冷冻食品等新品区域。显而易见,以零食为核心,向其他零售领域进行扩展的批发超市模式,已成为当前产业转型的关键战略方向。
苏铖分析指出,观察当前的发展态势,零食量贩品牌正积极投身于批发超市的经营模式,并且一些品类,如日化产品,已开始尝试推出自有品牌。从长远角度考量,零食量贩业态的扩展潜力依然十分可观。以日本的711便利店为例,店铺的布局是首要步骤,而在品类拓展和供应链管理方面,同样蕴藏着丰富的挖掘机会。
在品类选择上,零食这类商品因其高流通速度和上游市场的分散性,基本上不面临明显的地域限制或供应链资源过剩的挑战,因而适用于量贩经营模式。苏铖强调,若量贩企业持续扩展商品种类,虽然短期内其他类别的盈利能力可能不及零食,却能拓宽收入的上限。从长远角度考量,批发超市行业在全国范围内的拓展需要探寻恰当的商品类别组合以及资本的支撑,这一策略的成效尚需经过时间的考验来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