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神州控股股东周年大会为何演变成激烈对峙?

6月27日,神州控股(股票代码:00861.HK)于香港举办了年度股东大会,然而,这场会议最终却演变成了一场针锋相对的激烈对抗。

本次神州控股股东大会讨论的重点内容包括:对2024年度的财务报告及分红计划进行审议;对非执行董事及独立非董事的提名进行表决;同意确定董事们的薪酬待遇;同意董事会决定董事薪酬的权力;同意董事会进行配股、发行新股,总额不超过现有股本的20%,以及回购股份,总额不超过现有股本的10%。

界面新闻在股东会现场观察到,随着公司秘书宣布进入股东提问环节,会场气氛变得躁动不安。众多在场的中小股东对郭为因个人婚姻问题可能对公司治理和运营造成的影响表示质疑。一位投资者提问道:“自2015年8.57港元的股价跌至目前的2.52港元,广州城投和广电运通两大国资企业亏损近20亿。公司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稳定股价?”公司已连续两年出现亏损状况,其子公司神州信息(000555.SZ)更是遭遇重大亏损,高达5.24亿元,然而,您个人的薪酬在过去四年内却超过了1亿元——对此,薪酬委员会能否解释:薪酬的确定标准是否与公司的业绩表现相悖?

公司秘书以“议题与会议内容不相关”为由,果断地结束了会议。郭为以及其他管理层成员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迅速离开了现场。

_中珠控股定向增发_神州信息与神州控股

当晚公布的投票结果揭示,年报、分红计划、董事人选及薪酬授权等各项提案均得以“顺利”通过。尤其是其中一项看似平常的授权——即董事会无需股东特别同意,即可增发不超过已发行股本20%的新股——引起了特别的关注。这项悄然实施的“配股特权”犹如一颗潜藏于股权架构中的隐形炸弹,为今后可能出现的、针对现有股东(尤其是广州国资和众多散户)权益的稀释,埋下了极其危险的隐患。

董事会获配股、定增、回购授权

在所有董事会审议通过的议题里,提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的候选人以及授权董事会进行配股、增发和回购等事宜的讨论尤为激烈。结果,这些议题均以57%的赞成票和43%的反对票获得通过。

券商人士透露,A股企业增发需向中国证监会递交申请,并经过发审会的审核,获得书面批准文件后才能执行;而港股上市公司仅需董事会获得股东大会的授权即可进行增发。神州控股董事会已获得授权,这表明中小股东将失去发言权,一旦增发,他们的持股比例必将被摊薄。

这也预示着,未来神州控股董事会对增发新股的额度限制在已发行股本的20%以内,以及对于回购股份的比例上限为10%,这两项决策都将被视作常规事项,无需召集股东大会,仅需董事会成员中超过半数赞同即可顺利通过。投票结果亦显示,尽管对于新一届董事会提名的一些非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人选存在较多争议,但最终这些提名仍得以顺利通过。

公开资料显示,神州控股的股权分布主要分为两大阵营。其中,郭为阵营,包括郭为个人和神州数码,持有公司21.44%的股份。另一方面,广州的两大国有资本股东——广州城投和广电运通,分别持有19.79%和10.82%的股份,两者合计持有30.61%。

若董事会决定行使其增发股票的权力,郭为便能够通过向关联企业,例如神州数码,进行定向配售,迅速增加其持股比例,从而减弱国有资本的影响力。假如董事会完全行使20%的增发股票权力,广州国资的持股比例将自30.61%降至25.5%。

近期,尽管神州数码(000034.SZ)在郭为的领导下正面临资金链的紧张状况——手持货币资金73.9亿元,却背负着141.6亿元的有息负债,资金缺口高达67.7亿元——该公司仍毅然决然地投入4.28亿元用于增持神州控股的股份。此举若在二级市场大规模进行,无疑将推动股价攀升,进而提升成本。神州控股董事会所获得的增发授权,为神州数码进一步增持股份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为这一举措铺平了道路。

神州控股当前市值3.16港元,据此估算,神州数码有望增持约1.5亿股。鉴于定向增发往往存在折扣,神州数码实际可增持的股份数量或许更胜一筹。增持这1.5亿股,将使神州数码的持股比例提升至大约15%上下。与此同时,广州国资对神州控股的投资已面临近20亿元的浮亏。是额外注资保持持股比例,还是控制亏损都是个两难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提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候选人的议题在往年通常都能以近乎100%的赞同票率顺利通过,然而今年却出现了例外。广州城投所提名的丛珊女士的提名虽然获得通过,但其他独立董事的提名却仅以57%的赞同票率过关,这一结果反映出将近一半的股东对现有的独立董事体系缺乏信任。据知情人士透露,广州城投与广电运通这两家国资背景的股东在此次独立董事提名议题中均投下了反对票。

内部治理争议

神州控股近期连年出现亏损永川行政服务中心,其内部管理的诸多问题,才是导致广州国资和中小股东对管理层产生信任危机的关键所在。

2024年,神州控股的净亏损达到了2.54亿元,这一亏损的直接原因是其持股40%的子公司神州信息遭遇了巨额亏损,高达5.24亿元。神州信息亏损的根源在于其跨界农业领域的收购行为,例如2014年以68倍溢价收购中农信达,以及多起失败的并购,这些因素累计计提了7.75亿元的商誉减值,从而导致了该公司十年来的首次亏损。

更深层次的问题产生于长期投资的风险控制机制未能有效运作:以2015年神州控股所投资的22亿元理财产品“晨曦3号”与“金丰1号”为例,这两项产品爆雷后,到2024年底,其账面净值已锐减至6.86亿元;再看慧聪集团(02280.HK),这家公司持有该投资近十年,却因连续六年亏损累计达41亿元,最终不得不将账面价值归零;这两项投资合计损失超过20亿元。

这些决策揭示了管理层在风险预警及资产审查方面存在的系统性缺陷。澎湃新闻、第一财经等媒体先前报道,国资股东广州城投曾致函提出质疑,指出其“未对关键投资实施独立审计”,并建议组建调查小组,然而,这一提议并未得到实质性答复。

在业务领域,2024年神州控股的营收达到了166.57亿元,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下降了8.86%。其中,神州控股的传统服务业务,包括IT基础设施服务和整合IT服务,其营收为79.43亿元,同比下降了19.24%。而软件业务的营收为54.75亿元,相较上年同期实现了3.91%的增长。公司寄予厚望的大数据平台及解决方案业务领域,其营业收入达到了32.39亿元,但同比增长率仅为2.11%,与2023年相比,增速大幅下降了30.07%。

离职于神州控股上海分公司的员工向界面新闻透露,公司内部的人事变动给业务推进带来了负面影响,导致众多项目陷入停滞。以上海区为例,截至2024年8月,该区的净利润达到了800多万元,但据我所知,11月的净利润已降至700多万元。与此同时,原管理团队曾预测,2024年上海区的业绩将突破千万大关。郭为身兼三家“神州系”上市公司董事长之职,构建了一种权力高度集中的“家族化”管理模式,导致董事会应有的制衡作用几乎不存在。

上述人物所提及的内部人事变动可能正是郭郑俐的辞职事件。郭郑俐是郭为的妻子,之前曾在神州控股公司担任首席运营官一职。根据多位曾供职于神州控股的员工向记者提供的证言,2024年9月,郭郑俐通过电子邮件在员工信息系统中被解除职务,这一决定并未经过董事会的审议。11月,神州控股公布了新的职位分配,对运营、技术、财务、人事等核心部门的大部分原有成员进行了调整,同时,神州数码和神州信息两家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被直接调任,接管了神州控股的重要职位。

界面新闻将持续关注神州控股后续事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