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重点:
中央财经委员会在制定经济工作重要方针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会议不仅深入探讨关乎根本和长远的重大议题,而且直面现实问题,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委员会总能提出关键主张,并迅速作出相应部署。
市场主体需要着重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其核心任务是打破“内卷化”的竞争模式,并促进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的深度融合。
“对依照法律法规规范企业间的低价无序竞争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同时指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促进落后产能的有序淘汰”这一举措被列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六大工作指导方针的首要任务,其重要性得到了突出体现。
此次促进低效产能的淘汰工作将覆盖更广泛的行业领域,不仅包括传统产业,还涵盖了新兴产业,例如锂电池、太阳能光伏以及新能源汽车等行业。
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标准导向、促进资源整合与重组,是促进落后低效产能退出的关键举措。在此过程中,市场主体应特别关注强化标准引领这一环节,尤其是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两项工作所涉及的294项国家标准,这些标准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破除“内卷式”恶性竞争,不仅需要规范企业的行为,还要对政府行为进行规范,尤其是要严格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的程序,以及地方招商引资的相关活动。
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将出口业务转向国内市场并非仅仅是临时的“避风港”策略,它实际上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意味着要积极开拓国内广阔的市场,并且抓住培育自主品牌的宝贵机会。
促进海洋经济向高品质方向发展,将更有效地激发和引导社会资本踊跃投入,同时助力培育壮大海洋科技领域的领军企业以及具有专业特色、技术精湛、创新突出的中小企业。
海洋经济的核心产业领域主要包括海上风电开发、现代化的远洋渔业捕捞技术、海洋生物医药和生物制品的研发与生产、具有海洋特色的旅游和文化目的地建设,以及海运业的运营。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会议内容聚焦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深入建设和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等议题。这次会议,自上次召开已过去一年四个月,再次对外发布了会议纪要,其对于市场的重大意义显而易见。
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统一大市场的构建过程中,要打破“内卷化”的竞争模式,并促进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的深度融合。
在深入拓展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进程中,会议确立了“五统一、一开放”的核心准则,这包括统一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市场基础设施、政府行为的标准、市场监管的执法力度、以及要素资源市场的配置,旨在不断拓宽内外市场的开放程度。同时,还确立了以下六个主要工作指导方针:
需集中精力解决关键和复杂问题,依照法律法规对企业的低价无序竞争行为进行整治,同时指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并促使落后产能有序地退出市场。
2、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加强对中标结果的公平性审查;
3、规范地方招商引资,加强招商引资信息披露;
致力于促进国内与国际贸易的深度融合,打通出口商品转为国内销售的道路,扶持壮大一批具有内外贸双重优势的优质企业。
持续进行规范企业执法的专项活动,完善有助于市场一体化的财政税收制度、统计核算机制以及信用评价系统。
6、需指导干部确立并执行正确的政绩观念,同时优化提升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机制,以及构建完善的干部政绩评估体系。
六大工作方针的前三项主要针对消除“内卷化”的激烈竞争现象,这是因为这一举措是增强国内经济循环、打造全国统一市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内卷化”的恶性竞争对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对企业部门来说,导致资源与要素的无效配置,利润显著减少,进而压制了企业的创新动力。其次,对于居民部门来说,由于企业利润的显著下滑,居民的收入水平也随之降低,这又进一步抑制了居民的消费意愿。此外,“内卷式”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价格战频发,而居民消费的一个显著特点则是倾向于购买价格上涨的商品而非价格下跌的,这最终导致了“居民消费持续减少—企业展开更为激烈的价格战—居民消费进一步减少”的恶性循环。再者,对于地方政府部门来说,“内卷式”的恶性竞争会导致政府税收大幅减少,进而抑制政府的投资行为。
六大工作方针将“聚焦关键环节和难题,依照法律法规规范企业不正当低价竞争,指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促进落后产能有序淘汰”列为首要任务,这一安排充分体现了其核心地位。
自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整治“内卷”现象作出安排,促使低效产能逐步淘汰的工作正持续加强力度。
作者认为,自2015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启动至今已过十年,新一轮的全面改革即将拉开序幕,其一大核心任务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包括适度的扩张与收缩、必要的扶持与限制。与2015年主要针对钢铁、煤炭、水泥等关键行业不同,此次去产能(即淘汰落后和低效产能)的领域将更为广泛,不仅包括传统行业,还涵盖了新兴领域,例如锂电池、太阳能光伏、新能源汽车等行业。
此次推动落后低效产能退出的关键举措,是2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产业布局优化、标准引领强化以及整合重组推进。具体而言,产业布局优化主要针对地方政府部门,整合重组推进则主要针对中央和国有企业,而标准引领强化则主要针对民营企业。
市场主体不必畏惧去产能,真正令人担忧的是,若长期陷入“内卷”的恶性竞争,劣质产品反而会排挤掉优质产品。数据表明,自2015年启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着手淘汰过剩产能以来,钢铁行业的盈利能力显著提升,2015年的利润率仅为0.9%,但到了2016年便有所上升,达到2.9%,而在2017年更是飙升至5.3%。同样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煤炭行业的利润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2015年的利润率为1.7%,2016年增至5.2%,最终在2017年攀升至11.9%。
作者提出,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应当特别关注近期出台的国家和行业标准,积极对照这些标准来推进设备更新和产品更新换代。根据工信部官方网站的数据,仅5月份就发布了4项强制性的国家标准、7项推荐性的国家标准以及79项行业标准,目前都在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在这些标准中,关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294项国家标准显得尤为关键。
打破“内卷化”的恶性竞争局面,不仅需要规范企业的行为,还要对政府行为进行规范。会议着重提出,要“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流程”,“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活动”,以及“引导领导干部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政绩观”。
其次,会议着重指出要“致力于促进国内与国际贸易的深度融合,打通出口商品转为国内销售的道路,并扶持一批内外贸易领域的优质企业”。个人观点认为,推动内外贸一体化进程与构建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紧密联系。构建全国性统一大市场,设立一套统一的市场基础制度,包括公平竞争和准入机制等,这样可以为我国内外贸的融合提供制度性的支持。同时,内外贸的一体化进程也会反过来促使国内市场规则向国际标准看齐,推动市场制度的竞争力得到提升。
作者认为,未来在促进国内国际市场融合、打通出口转内销渠道的过程中,将会有更多新增政策出台。对于外贸企业,特别是那些从事代工的外贸企业来说,将出口商品转为国内销售,并非仅仅是临时的“避风港”策略,而是一个布局国内广阔市场、打造自主品牌的绝佳机会。
会议最后指出,必须持续推进针对企业执法的规范化专项行动,并将后续工作的重心放在财税体制的改革、统计核算制度的完善以及信用体系的构建上。
二、促进海洋经济向高质量迈进: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致力于提升、优化和扩大海洋产业规模。
在促进海洋经济向高品质发展的进程中,会议提出了“五个注重”的原则,具体包括:更加强调以创新为动力,更加强调高效协作,更加强调产业结构的升级,更加强调人与海洋的和谐共生,更加强调合作与共赢。同时,还确立了六大工作指导方针:
需强化顶层规划,增强政策扶持,同时积极倡导和引导社会资金投身于海洋经济的建设与发展。
提升我国海洋科技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增强海洋战略科技实力的建设,同时扶持和促进海洋科技领域的领军企业以及具有特色和专长的中小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致力于提升海洋产业的实力和品质,促进海上风电的规范化、有序化发展,推动现代化远洋捕捞的进步,培育海洋生物医药和生物制品产业,打造具有海洋特色的旅游和文化目的地,并推动海运业的持续高质量发展。
需强化对海湾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深入研究,并按照既定步骤,有条不紊地推动沿海港口集群的优化与整合工作。
必须强化海洋生态的保护工作,继续对关键海域进行综合整治,同时不断推动海域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合理利用,并致力于海洋碳汇功能的评估工作。
需积极投身于国际海洋管理事务,强化对全球海洋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探测、灾害预防和减轻、以及蓝色经济的国际合作。
海洋经济已成为国家战略推动下明确的市场发展潜力所在。据相关数据揭示,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的整体规模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首次越过了10万亿元大关,达到了10.54万亿元的规模,这一增长速度为5.9%。
市场主体方面,六大工作方针的前两项具体指出将加大对民营企业在海洋经济领域的参与力度;而第三项工作方针则具体指出了海上风电、现代化远洋捕捞、海洋生物医药及生物制品、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建设,以及海运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