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供需双侧结构性改革要点大揭秘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人民网北京7月4日电,记者夏晓伦报道: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实施供需双侧的结构性改革。在供给侧,改革应着重于培育新型生产力,整治“内卷式”竞争现象,增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性;而在需求侧,改革应着重于扩大内需,改革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引导资源从物质投资转向人力投资,以促进消费与投资的良性互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的院长黄汉权于近期举办的“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战略重点研讨会上发表言论。

史丹,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兼工业经济研究所前所长,指出能源转型不仅仅是产业结构调整,更是生产技术、消费模式的全面革新。在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警惕由此产生的资源安全新问题。为此,我们应当通过优化电网体系、推广分布式能源等手段,增强能源系统的抗风险能力。

魏后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兼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强调在“十五五”期间,必须协调兼顾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推进多样化的现代化大农业,着重应对农村老龄化及人口流失问题,建立以家庭养老为核心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此外,还需推动农村低效和闲置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完善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的土地、房屋和集体资产等“三权”退出机制。

刘尚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的前任院长,指出,当前经济发展正朝着数字化、低碳环保、金融化以及城市化等多个方向发展。因此,他强调必须深化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体制改革,提高中央财政支出的比例。此外,他还主张应积极投身于新型全球化进程,并利用数字货币这一创新手段,来重塑全球金融体系。

肖金成,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的理事长,强调应借助国内各区域间的合作,来推动国际层面的次区域合作。他提出,通过西南、西北、东北等地区的协作,加强与东南亚、中亚、东北亚等邻近地区的经济互动。此外,他还主张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利用国内区域的一体化发展,来应对全球经济的结构变化。

王小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的前副主任,指出在“十五五”期间,我国必须正视房地产风险的处理、创新驱动的突破、消费不足的长期化趋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恶化等种种挑战。在此背景下,分配端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他强调,必须构建累进制的税收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并以此推动我国经济从“制造中心”向“创新中心”和“市场中心”的转型。

夏杰长,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他专注于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型生产力的同步进步。他主张以创新、融合、开放、集聚作为推动力,助力生产性服务业实现高水平发展,并着重指出,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新型生产资料,对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据相关消息,本次会议由重庆社会科学院(隶属于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共同发起并联合举办,具体执行承办工作的是重庆社会科学院旗下的《改革》杂志社以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经济学院。

(责编:罗知之、吕骞)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