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批银行高管任职获批!00 后股份行竟迎来 70 后行长?

又一批银行高管任职获得监管核准。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最新发布的消息透露,该机构已正式批准陈海强担任浙商银行行长的职务。同时,招商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恒丰银行等股份制银行的若干高级管理人员也于近期开始了他们的新任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股份制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大多源自内部晋升。据业内人士分析,这种内部晋升机制有利于维护银行的战略连贯性,并持续推动整个行业的业务创新和变革。

“00后”股份行迎来“70后”行长

7月8日,浙商银行对外公布了关于行长获得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任职资格的批准文件。此前,该行在4月初已经对外宣布,经董事会一致同意,陈海强被任命为新一任行长,其任职期限将与第七届董事会保持一致。

陈海强,年满五十,早年曾供职于中国工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2015年伊始,他加入浙商银行,此后,他历任宁波分行行长、杭州分行行长以及总行行长助理兼杭州分行行长等要职。

2020年7月,陈海强被任命为浙商银行总行的副行长。到了次年,他升任为总行的首席风险官,并且加入了董事会,担任执行董事的职务。

_内部提拔成常态,多家股份行高管任职资格密集获批_内部提拔成常态,多家股份行高管任职资格密集获批

知情人士透露,陈海强在基层一线工作多年,不仅积累了深厚的银行运营知识,而且对浙商银行的运作了如指掌永川行政服务中心,他在该行进行战略调整、风险控制和零售业务拓展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浙商银行近期致力于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全面协同改革,这一举措在客群拓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该行去年新增的个人客户数量(包括借记卡和信用卡用户)增长了超过20%,而服务公司客户的数量全年增长接近15%。

业界人士普遍认为,此次行长职务资格获得批准,恰逢人事调整的关键阶段,有利于确保该行持续保持高质量的发展势头;该行将稳健前行作为发展的核心指导思想,并坚定不移地遵循“注重根本的金融、智能化运营、充满人文关怀的浙江银行”三大方针,从而进一步促进改革成果的显现。

陈海强在4月份举行的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指出,唯有秉持长期主义,方能在经济周期中取得胜利。他强调,在长期主义的指导下,我行正全面推行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综合协同改革,相信这将使我们的步伐更加稳健,前景更加广阔,业绩更加出色。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家面向“00后”群体的银行,浙商银行正不断推动干部队伍的年轻化进程。在新任行长获得任职资格批准之后,该行高层管理人员中“70后”的比例持续上升,人才结构的层次性也更加均衡合理。

多位股份行高管由行内提拔

券商中国记者观察到,自今年6月份起,包括陈海强在内的多家股份制银行的六位高级管理人员获得了任职许可,而这些高管人员中,多数是在原单位内部晋升的。

内部提拔成常态,多家股份行高管任职资格密集获批_内部提拔成常态,多家股份行高管任职资格密集获批_

徐明杰在6月初获得了任命,成为招商银行的副行长一职。自1995年起,他就加入了招商银行这个大家庭。到了2023年11月,他被提升为该行的行长助理。而在去年年底,他又被正式聘请为总行的副行长。

张恺于6月中旬获得任命,成为广发银行副行长,此前他曾在建行和平安银行工作,并于2018年加入广发银行。在此期间,他先后担任了成都分行行长以及总行公司金融部总经理等职务,直至今年4月,他被正式任命为总行副行长。

六月底,恒丰银行的行长白雨石和副行长韩靖文,他们的任职资格均已获得批准。白雨石在恒丰银行服务已接近十年,现已成为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最年轻的正职行长;韩靖文同样在该行工作了将近七年。

总体来看,中小银行在选拔高管时频繁采用市场化方式,进行广泛的竞争性选拔,而股份制银行的高管则多是通过内部晋升,或者是来自集团内其他分支机构的调动。

这不仅能激发公司内部人才的积极性,同时还能确保做出的决策更加符合实际业务的需要,有效避免由于外部高层管理人员对具体细节不够了解而引发的“不适应”现象,或是决策与实际工作脱节的问题。

尤为关键的是,内部晋升机制能够有效增强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力,确保银行战略的持续稳定,确保一以贯之的发展规划得以贯彻实施,确保历任领导能够接续奋斗,进而推动整个银行业务的持续创新与变革。

分析人士指出,股份制银行在成熟的体系下,倾向于采取“内部提拔”以保持“稳健优先”的策略,而中小银行在成长阶段,则更倾向于进行“市场化招聘”,以追求“突破优先”的发展路径。这两种做法均是基于各自生存发展逻辑下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