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多时的银行A股IPO再现新动向。
6月30日,据深交所发行上市审核信息公开网站信息,东莞银行与广东南海农商行因补充提交了财务材料,其IPO审核流程已重新被标记为“已受理”。与此同时,与它们同期提交IPO申请的广东顺德农商行却依然保持在“中止”状态,而广州银行则在年初自行撤回了申请,目前IPO审核已被终止。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面临资本补充的挑战,A股市场仍有15家银行处于上市辅导的蓄势待发阶段;其中,汉口银行更是经历了长达15年的IPO辅导马拉松。与此同时,新疆银行近期发布了上市财务顾问服务项目的招标文件,标志着其上市辅导准备工作已正式拉开帷幕。
我国中小银行在IPO过程中所遭遇的困难,与行业整体结构、国家政策指引以及银行自身实力紧密相连。薛洪言,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向时代财经透露,首先,银行业呈现出明显的头部效应,众多已上市银行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其次,随着新国九条政策的实施,金融机构上市的重要性有所降低,因为政策倾向于支持“新质生产力”。再者,2020年至2022年的上市窗口期已经结束。目前,资本市场更加重视投融资的平衡,对中小银行的融资活动持较为谨慎的态度。另一方面,众多中小银行面临业务同质化问题严重,区域经济波动对资产质量造成冲击,再加上数字化转型步伐缓慢,导致净息差收窄和资本消耗加速,这两方面因素共同对盈利能力产生了双重拖累。
面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持续下滑的严峻局面,永续债、增资扩股等补充资本的策略正逐渐取代IPO募资,成为新的融资途径。自2025年起,已有若干银行成功实施了增资扩股和资本补充债的发行。
图源:图虫创意
6家银行IPO“候场”, 区域银行上市进程分化明显
众多排队等待上市的中小型银行中,东莞银行以及广东南海农村商业银行近期因更新财务信息而重新启动了审核程序,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图源:深交所发行上市审核信息公开网站
根据最新发布的招股说明书内容,东莞银行在2024年度的营业收入达到了101.9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3.68%;净利润为37.33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了8.19%;同时,该行的净息差也从2023年末的1.61%缩减到了2024年末的1.26%。广东南海农商行虽然实现了24.53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了2.98%,然而,其营业收入却同比下降了6.3%,降至64.29亿元。此外,不良贷款率在三年内上升了0.3个百分点,到2024年末达到了1.43%。
中小银行在资本市场的入场券争夺中,展现出明显的差异化竞争态势。目前,沪深交易所主板共有六家银行正在等待审核,湖州银行在上交所主板已进入“已问询”环节,湖北银行和江苏昆山农商行则保持在“已受理”状态;在深交所主板,东莞银行和广东南海农商行近期恢复了受理程序,而广东顺德农商行则是唯一一个仍处于“中止”状态的候选者。
除了那些已经进入实质性审核流程的银行,根据Wind的数据分析,目前桂林银行、福建海峡银行、杭州联合农商行、成都农商行以及汉口银行等共计15家银行正在接受上市辅导的备案登记处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汉口银行自2010年开始辅导工作,其上市之路已经持续了将近15年的时间。
除此之外,我国西北地区的竞争态势正逐步显现。在今年的五月,新疆银行对外发布了关于上市财务顾问服务项目的招标公告,这标志着其上市辅导工作的筹备阶段正式拉开帷幕。2023年4月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公室发布了一则《关于公示2025年度自治区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名单的通知》,该通知透露,新疆银行顺利获得批准,被纳入2025年度自治区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从而成为自治区重点培育的上市后备金融机构之一。
乌鲁木齐银行自2017年开始接受上市辅导,但进程较为迟缓,两大机构的竞争使得“新疆地区首家上市银行”的归属问题变得扑朔迷离。有行业专家指出,在注册制不断深化的当下,中小型银行必须在资产质量提升、特色业务发展等方面不断努力,才能在资本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A股银行IPO三年“断档”,中小银行多渠道补血纾困
自2022年1月兰州银行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以来,A股市场已经连续三年没有出现新的银行股票上市。与此同时石家庄市神兴小学,港股市场在今年1月迎来了宜宾银行的上市,然而,自东莞农商银行上次成功上市以来,也已过去了三年多的时间,这仅仅是银行股票首次公开募股遇冷现象的一个缩影。
根据深沪交易所的审核情况分析,众多与东莞银行、广东南海农商行同时竞逐IPO的银行纷纷遭遇挫折。江苏海安农商行、亳州药都农商行、马鞍山农商行以及广州银行均未能继续推进IPO,它们的IPO申请均以主动撤回的方式宣告结束。
博通咨询的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对时代财经透露,目前上市银行的估值普遍偏低,若银行选择在这个时机上市,很可能会遭遇股价不振、融资额度受限等问题。同时,资本市场非常重视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对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盈利能力以及股东状况等方面的监管要求十分严格,因此,那些难以达到监管标准的银行可能会暂时搁置上市计划。
王蓬博强调,目前正等待IPO的银行中,某些银行面临股权结构模糊、关联交易频繁、资产质量需提升等问题。随着央行未来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资金供应将相对充足,市场状况有望改善,从而为排队银行提供更多上市的机会。
尽管踏入资本市场的道路充满挑战,中小银行对首次公开募股的热情依然不减,其背后反映出日益加剧的资本补充紧迫性。根据金融监管总局的统计,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商业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已经下降至12.18%,较前一季下降了0.39个百分点。而且,伴随信贷投放需求的不断上升,一些中小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已经接近监管规定的警戒线。
该行业专家向时代财经透露,上市不仅能够直接增强核心资本,而且为未来通过增发、可转债等手段构建长期资本补充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对于主要依靠利息收入、内生资本生成能力较弱的中小银行来说尤为关键。
在资本市场短期内难以触及的背景下,一些银行已着手探索多样化的替代途径。自2025年起,金融监管部门已接连批准了宁波鄞州农村商业银行增资6.62亿元、江陵农村商业银行定向发行不超过4500万股股份等增资扩股计划。同时,东莞银行、桂林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发行永续债券等手段来增强资本实力,旨在减轻上市前的资金压力。
薛洪言提出,中小银行在增强竞争力上,应当专注于特色化发展,成为“小而精”的区域专业银行,凭借地域优势专注于特定市场,打造出独特的竞争优势。此外,银行还需从内部入手,改善资产状况和资本管理,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理,优化业务布局,减少资本使用,并构建“内生增长+外部补充”的持续资本补充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