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元医药存货高企、商誉等问题频发?公司回应引深思!?

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

中经记者 苏浩 卢志坤 北京报道

皓元医药历史交易数据__沃华医药四季业绩

近期,皓元医药(股票代码:688131.SH)在其对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2024年年报问询函的回复公告中,披露了若干引人注目的数据:截至2024年年末,该公司的存货账面价值达到了11.63亿元,这一数值在其流动资产中占据了36.62%的比重;与此同时,公司计提了1.29亿元的存货跌价准备;而在一年以上的账龄应收账款方面,其余额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26.3%。收购标的药源药物存在业绩承诺未达标情况。

皓元医药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的采访时指出,对于公司存货较多以及商誉方面的问题,他们于7月2日明确回应称,在2024年度,公司的各项业务存货配置与各自业务特性相符,因此不存在存货积压或产品销售不畅的风险。在业务前端领域,公司为巩固市场地位,近年开始实施一种具有前瞻性的库存储备策略。这一策略基于对市场研究热点及下游客户需求的深入分析,从而进行预存货物。因此,分子砌块的库存余额在近年呈现出上升趋势。进入2024年,公司针对欧洲、美国、韩国等主要市场的客户需求,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线,特别是为开拓重组蛋白大分子这一新兴市场业务,公司增加了相应的库存储备。在业务的后端领域三门峡市农机农垦发展中心,公司主要集中精力发展具有特色的仿制药原料药及其关联的中间产品,以及创新药物的合同研发和生产组织(CDMO)业务。针对这些业务的具体需求,公司已储备了一定数量的药物原料药和中间体。

吞噬近六成利润

2024年,皓元医药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达到了1.29亿元,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增长了56.7%,并且这一部分金额占据了公司当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的58.63%。

在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回复中,公司指出导致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工具化合物业务范围的扩大,导致储备库存的规模也随之增大;二是子公司安徽皓元马鞍山工厂在投产初期,其产能的利用率并不高,这导致了折旧费用的分摊进入存货成本,从而使存货成本金额有所上升。

皓元医药透露,其2024年度的中间体、原材料及制剂类存货的跌价准备金额同比上升了3582.4万元。这主要是因为,其子公司安徽皓元在建设中的工程项目逐步转为固定资产,导致2024年度的固定资产折旧金额达到了5040.87万元,相较于2023年的1880.34万元,增加了3160.53万元。安徽皓元马鞍山工厂由于生产规模还在逐步扩大中,其产能尚未达到理想水平,因此,固定资产的折旧分摊部分被纳入存货成本,使得存货成本金额有所增加。

皓元医药强调,其存货跌价准备与公司业务所处的成长阶段相契合,且这一措施对于确保公司未来营业收入的稳定增长至关重要。公司对存货管理给予高度重视,并致力于通过不断优化产品组合和库存布局,显著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当前前端产品的种类数量大致保持稳定,2024年公司的存货总量增长速度有所减缓,预计未来我们将着力提高产品的周转速度,以此促进存货管理质量的不断优化。

业务分化加剧

数据显示,皓元医药的核心业务涵盖了生命科学试剂、特色原料药、中间体以及制剂等四大领域。然而,到了2024年,这四大业务板块的发展趋势出现了显著差异,前端业务与后端业务之间的差距愈发显著。

根据年报数据,2024年度,皓元医药的营业总收入达到了22.7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0.75%。前端分子砌块、工具化合物及生化试剂业务营收达到14.9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41%,毛利率更是高达62.21%;而相比之下,后端原料药、中间体及制剂业务收入为7.55亿元,同比增长仅2.49%。在后端业务中,产品销售部分收入为3.72亿元,却同比下降了13.98%,毛利率也下降了11.28个百分点,降至9.33%。

皓元医药方面透露,其业务后端毛利率偏低的主要因素是:一方面,由于仿制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下游客户将降价压力传递给公司,导致公司产品价格出现下滑。自2022年年末,公司业务模式发生了转变,从单一的“委外加工”过渡到了“委外加工+自主生产”。在这一新模式下,自有生产基地的人工成本、折旧以及水电等制造费用分摊较为显著,这些费用使得单位成本相较于之前的委外加工模式有所上升,进而导致公司产品在一段时间内的单位成本相对较高。

创新药CDMO业务受投资融资环境收紧的影响显著,同时,公司目前所服务的CDMO项目大多处于临床早期阶段,这类项目对CDMO服务的价格更为敏感。在融资环境收紧的情况下,此类项目更容易被缩减或调整。此外,部分项目由于首次开发成本较高,进一步加剧了公司CDMO业务毛利率的下降趋势。

皓元医药指出,随着创新药企业融资环境的改善以及行业竞争态势的缓和,公司后端业务板块,包括中间体、原料药以及制剂等领域的毛利率有望维持稳定增长态势。

皓元医药针对提升后端业务毛利率的计划,明确表示将加快拓展国际市场,并推进前后端业务的协同发展,以增强全球市场竞争力。同时,公司正努力调整业务结构,吸引更多高毛利客户,并加紧推进原料药产品的市场推广。此外,公司正积极推动GMP体系的完善,确保顺利获得FDA认证,并不断提高产能的利用效率。在ADC业务领域,皓元医药致力于技术革新,强化抗体偶联技术的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的产能利用率。

触发业绩补偿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进行的这笔溢价较高的收购行为,引发了相应的业绩补偿机制被启动。

据了解,皓元医药在当年以4.1亿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药源药物化学(上海)有限公司(简称“药源药物”)的全部100%股权。此次交易的溢价率竟高达617.19%,而当时被收购公司的净资产仅为5716.74万元。

交易对方先前保证,药源药物的扣非净利润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每年至少达到1500万元、2600万元和3800万元,三年总计不少于7900万元。然而,2024年的年报问询函回复揭露,药源药物出现了“与累计净利润挂钩的业绩承诺未能实现”的问题。到了2024年年底,皓元医药的商誉账面余额达到了3.01亿元,而药源药物对此贡献了大部分。

皓元医药向记者透露,在2022至2024年间,经过审核,其药源药物的累计净利润为7849.46万元,这一数额是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且以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基准,同时排除了因股权激励给员工带来的费用。该净利润与业绩承诺相比,存在50.54万元的差额,业绩完成率达到了99.36%,未实现的业绩承诺金额相对较少。

药源药物业绩承诺未能实现,主要原因在于:首先,药源药物药学研究业务的客户群体以创新药企业为主,这些企业融资环境趋紧,导致公司接单难度上升,同时,行业竞争的加剧使得新承接项目的单价和毛利率出现下滑;其次,医药行业整体融资环境不佳,药源药物客户的资金链出现紧张,一些项目因资金短缺而进度放缓,客户主动推迟了项目进度,使得原本计划在当年完成的某些项目未能达到合同中约定的关键里程碑,这些项目按成本等额确认收入,并未对公司的利润产生积极影响,从而对2023年和2024年的承诺利润造成了不利影响。

上述事宜已启动相关业绩补偿条款,公司于2025年3月26日举行了第四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和第四届监事会第四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药源药物化学(上海)有限公司业绩承诺达成情况、业绩补偿措施及计划回购并注销相应补偿股份的提案》。公司计划以人民币1.00元的价格回购并注销因药源药物未能实现业绩承诺而应补偿的4.77万股股份。”皓元医药如是说。

皓元医药对于3.01亿元商誉未出现减值的情况,通过引用评估报告进行了解释。该报告预测,药源药物在2025年将实现1.77亿元的年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9.23%。然而,鉴于创新药融资状况尚未明显好转,这一19%的增长预测能否成为现实,尚需经过时间的验证。

皓元医药历史交易数据_沃华医药四季业绩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