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三农将迎新摸底?

三农问题新变化__三农摸底变化新闻

近期,在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马铃薯迎来了大丰收。当地农户们正抓紧时间进行收割,以确保新鲜马铃薯能够及时进入市场。照片展示了西海岸新区六汪镇的田间景象,种植户们正忙碌地采摘着马铃薯。

张进刚摄(人民视觉)

">

近日,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的马铃薯喜获丰收,种植户忙着抢收,供应市场。图为西海岸新区六汪镇,种植户在田间收获马铃薯。

张进刚摄(人民视觉)

三农摸底变化新闻_三农问题新变化_

这是一幅画面,展示着农民们操控农业机械,在浙江省玉环市漩门湾三期的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内,正忙碌地进行着“海水稻”的栽插工作。

段俊利摄(人民视觉)

">

图为农民驾驶农机在浙江省玉环市漩门湾三期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内进行“海水稻”插秧作业。

段俊利摄(人民视觉)

我国“三农”领域即将进行新一轮的全面调查——近期,国务院发布了一项通知,宣布将于2026年启动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

为何我们选择在此时进行人口普查?我们要调查哪些具体内容?与之前的普查相比,这次普查有哪些新的特点?

时隔10年再次启动

农业普查作为一项至关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与经济普查、人口普查并驾齐驱,共同构成了我国三大周期性普查的核心内容。

1996年,我国成功举办了首次全国性的农业普查活动。紧接着,在2006年和2016年,我国又分别实施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的负责人付凌晖指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及《全国农业普查条例》的相关规定,农业普查的周期为十年,而每十年中的第六年则是普查的特定年份。2026年,我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

农业普查是一项跨越国界的统计调研活动。根据统计资料,自1950年开始,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每十年便会编制一份全球农业普查的指导性计划。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10个国家和地区依据这一计划开展了农业普查,并向国际社会提交了相关调查结果。

在全球视野中,中国被誉为农业强国,同时也是全球范围内动员农业普查力量最多、规模最庞大的国家。国家统计局的相关负责人指出,农业普查这一概念本身就与农业紧密相连,在我国,农业普查所涉及的农业领域包括农林牧渔业、农林牧渔专业及其辅助性活动;此外,我国农业普查还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它不仅囊括了农业,还一并涵盖了农村及农民。

这种特色在已进行的全国农业普查中得到了明显的展现。依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我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历时三年,动员了将近四百万名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他们深入到每一个村庄、每一户家庭、每一个单位,进行了细致的入户普查登记工作。此次普查覆盖了六十多万个村庄、两亿三千多万户居民以及两百多万个各类单位。

普查结果显示,我们详尽掌握了粮食、棉花、畜禽、水产品等关键农业生产的基数,全面展现了农民与农村的最新变化。此外,我们还搜集到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等领域常规统计调查未曾触及的数据,从而在“三农”统计领域填补了空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数据表明,在2016年年底,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达到了204万个,这一数字比十年前增长了417.4%。同时,全国温室的占地面积也达到了334千公顷,这一增长幅度为312.6%。2016年,每百户家庭平均拥有小汽车24.8辆,这一数字比十年前增长了21.4辆;在农民做饭和取暖所用的能源中,电力位居首位,紧随其后的是煤气、天然气以及液化石油气,而十年前的前两位能源则是柴草和煤炭。

自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以来已过去十年,我国“三农”领域发生了诸多新变化。付凌晖指出,进行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旨在全面掌握新时代我国“三农”的基本情况,真实展现农业发展的新态势、乡村建设的新景象、农民生活的新改善以及农村改革的新成果。此举对于科学制定“三农”政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构建农业强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调查内容和手段都有更新

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即将展开,主要查什么?有什么变化和创新?

近期,我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该通知简称《通知》),其中对普查的目标群体、调查范围以及具体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

普查的涉及范围包括我国境内以下个人与机构:农村居民家庭,涵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及其他居民家庭;城市中的农业生产经营者;农业生产经营企业;村级委员会;乡镇级人民政府。

普查涉及的行业领域涵盖了:农作物的种植、林业生产、畜牧养殖、渔业活动以及农林牧渔相关的服务业。

普查涵盖的核心内容有:对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粮食及各类食物的生产状况、农业新型生产力的进展、乡村发展的基本状况以及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等方面。

与前三次相比,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内容展现出了紧跟时代步伐的特点。国务院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盛来运指出,此次普查在查明“三农”基本情况的同时,对多样化食品供应、农业新型生产力、适宜居住与创业的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调研,旨在全面展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展情况。

农业领域的专家指出,这种调整预示着本次普查不仅将涵盖粮食与经济作物的相关数据,还将对肉蛋奶等畜产品、林产品和水产品等做出详细调查。此外,普查还将重点关注农业新型生产力,探究目前新型农业经营实体、现代化设施农业以及智慧农业等方面的进展状况。

在调查手段方面,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将实现技术上的“飞跃”。据悉,自首次全国农业普查开展以来,调查所采用的技术与装备水平持续得到提高。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活动中,我们首次采用了遥感技术来测量主要农作物的播种面积;调查人员则前往预先设定的地面样本点,利用无人机和手持移动终端收集农作物种植的相关信息;同时,全面推广了手持移动终端在入户和单位访问中的应用;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和乡镇则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平台提交村、乡级的普查表格。国家统计局指出,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我们实现了调查方法的革新,这不仅提高了普查的作业效率,还增强了数据的精确度,并优化了服务水平。

盛来运强调,本次普查将着力推广现代调查技术的运用,全面发挥卫星遥感、无人机以及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的作用,显著提高普查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

将分4个阶段进行

这项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普查之一,在中国的实施过程颇具挑战性。农业普查的组织与执行并非易事。

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进行过程中,相关部门领导明确表示,此次普查旨在对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农业经营主体、农户、村庄以及乡镇进行详尽调研,覆盖了三万多个乡镇、六十余万村委会以及超过两亿的农户。普查对象众多,分布广泛,流动性大,同时还要应对农民外出打工、公民和企业对隐私及商业秘密保护意识增强等挑战,普查工作面临重重困难,任务繁重且复杂。近期发布的《通知》中指出,此次全国农业普查覆盖面广泛,调查对象众多,技术标准严格,执行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

在此背景下永川行政服务中心,普查工作将如何推进?

《通知》明确指出,为了更好地组织与领导普查活动,依据《全国农业普查条例》的规定,国务院特地成立了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该领导小组承担着全国农业普查的组织任务,并负责处理普查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经过记者的整理,我们发现该领导小组的成员涵盖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接近二十个不同的部门。

根据时间规划,《通知》具体规定了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基准时间为2026年12月31日的午夜12点,同时,相关时期的数据资料则涵盖了2026年的全年信息。

盛来运指出,本次普查计划分为四个阶段实施,其中2025年至2026年属于筹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普查组织架构,制定普查计划,进行试点工作,确保普查所需资金和物资到位,加强普查宣传,选拔并培训普查工作人员,实施遥感探测,以及进行初步的清查和摸底工作,为普查登记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众多地区已启动相关筹备工作。据中国政府采购网6月26日发布的信息,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宣布,山西省将进行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遥感测量试点,并已对外公布招标公告。该项目的采购需求涵盖了协助接收、补充和预处理遥感影像数据,以及完成试点区域内农作物种植用地和设施农业用地的遥感测量,还有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遥感测量等内容。

在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之后,2027年的前五个月我们进入了现场登记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工作量最为繁重,所需动员的人力资源也最为密集;紧接着的2027年6月至12月,我们将进入数据处理和公布信息的阶段;而2028年至2029年,则是资料的开发和应用阶段。

盛来运指出,本次普查采用全面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长表与短表相融合的方式实施,这将显著提升普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减轻基层的工作压力。此外,他强调,普查过程中将广泛利用行政记录,强化普查资料的深度开发与利用,构建农业普查数据的整体视图,以推动普查成果的广泛运用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