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会展经济快速进行重构的背景下,我国已成为全球MICE(商务会奖旅游)市场的重要增长点,与新加坡的战略合作关系日益紧密。在新加坡“旅游业2040”战略规划中,MICE产业设定的三倍增长目标不仅巩固了其枢纽地位,而且更加深入地契合了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以及商务活动国际化的需求。这一战略规划以中新两国间的经贸互动为基础:借助于两国建交35周年的契机、互免签证带来的便利以及2024年预计超过300万的中国游客流量,新加坡正致力于将自己塑造成连接中国与亚太地区的会展价值中心,并通过“双向赋能”的模式,打造一个融合产业对接、创新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商旅生态系统。
愿景引领:从目标蓝图到落地实践
新加坡旅游局在“旅游业2040”战略框架中明确指出,MICE产业是推动文化旅游经济结构化增长的核心力量。该战略规划提出,新加坡将依托三个主要实施支柱来确保战略的实施:首先,在需求侧,集中力量培育具有高增长潜力的市场领域;其次,在供给侧,打造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体系;最后,在产业侧,推动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转型进程。数据表明,MICE游客的平均消费是普通游客的1.7至2倍之多,新加坡已确立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即到2040年将MICE旅游收入增至现在的三倍。这一目标正是基于其作为亚太地区商业中心的优势位置,在全球会展经济版图重塑的关键时期,进行的战略部署。新加坡正通过整合会展产业链相关资源,将MICE活动与产业进行对接,推动创新孵化,从而产生协同效应。这一举措正逐步构建起以商务活动为中心的文旅经济价值体系。
新加坡旅游局大中华区首席代表兼执行署长潘政志强调,该目标的制定,实际上是新加坡城市发展规划的进一步拓展。新加坡立志于打造成为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充满活力的居住地以及全球创新中心,而MICE产业则是实现这三大目标的紧密连接。他进一步阐述道,通过举办高规格的国际会议、行业论坛以及展览活动,我们不仅能够吸引来自全球的商业精英和专业技术人才,而且还能加强与科技、可持续发展、医疗保健等关键领域的产业合作,进而构建起一个产业生态系统的良性互动与循环。
新加坡旅游局大中华区首席代表兼执行署长潘政志
为了将美好蓝图变为实际,新加坡正从多个角度进行全方位的战略布局。在空间规划方面,市中心的新MICE中心开发项目旨在将现有的交通枢纽(例如滨海湾区域)与会展设施相结合,并将滨海湾花园、乌节路等著名景点和繁华区域连接起来,打造出一个“一小时商务生活圈”,以满足“Bleisure”顾客群体的多元化需求。新加坡拥有超过七万三千间风格多样的酒店客房,今年新开放的万态亚洲雨林探险园等新景点,迪士尼邮轮的加入,以及樟宜机场第五航站楼的规划布局,这些元素共同打造了一个商务与休闲完美融合的体验环境。根据新加坡旅游局的统计,新加坡的酒店客房总数已达到七万三千间,这一数量能够满足MICE客群对于长期停留的需求。潘政志指出,年轻商务人士特别偏爱滨海湾花园、创意艺术中心Gateway Theatre等非传统场所的“景点+MICE活动”组合。这类场所不仅迎合了他们对于新奇体验的渴望,还能借助社交媒体,实现“打卡、分享、引流”的传播效果,从而为商务活动带来额外的品牌知名度提升。
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成为一大关键点。实际上,新加坡正致力于构建一个具有品牌吸引力的景点集群:今年7月重新开放的海洋生态馆,2027年即将揭幕的保时捷体验中心和全新的科学中心,还有正在进行的滨海湾金沙第二阶段的升级工程,这些项目都为商务活动提供了独特的配套环境。酒店行业通过实施多样化的战略布局来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例如新加坡馨乐庭科学园公寓酒店、万态雨林悦榕庄等新近开业的酒店项目,它们与即将揭幕的Mama Shelter精品酒店共同构成了一个供应层次,这一层次涵盖了从高端会议、奖励旅游到中小型论坛等多种类型的客户群体。
在服务创新领域,新加坡凭借其全球一流的交通网络,打造了“无缝衔接”的旅客体验。据悉,樟宜机场第五航站楼已于2025年开始建设,未来这一举措将显著提高国际中转的效率。同时,它将与“过境旅客体验提升计划”相辅相成,通过商业活动联动和城市短途旅游项目,吸引更多的商务旅客在此停留。潘政志特别强调,专门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智荟新加坡”(Meet SG)微信小程序,已经成为会展组织者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该数字化平台不仅提供场地预订、行程规划等服务,还涵盖了实时资讯,形成了一站式服务;尤其对于中国企业进行跨境活动策划而言,它显得尤为适用;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对本地化服务的深刻理解。
双向赋能:新加坡深耕中国MICE市场策略
在2025年,即中新两国建交35周年的重要时刻,新加坡采用“双向赋能”策略,进一步拓展其在中国MICE市场的布局。它一方面利用地理位置的便利性、产业的创新能力和设施的可持续性这三大关键优势,以及稳定的制度环境,向中国企业出海提供包括会展场地、技术支持、绿色认证在内的全方位服务;另一方面,它依托于中国市场的商务活动需求,不断加强其在亚太地区会展枢纽的地位。新加坡的主要客源地是中国,2025年“第二届出海全球峰会”等重大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加强了其作为连接中外产业资源的桥梁作用,还促进了区域会展经济生态的互动发展。
新加坡作为连接全球与亚洲的关键商业中心,其MICE业务的强大之处在于其卓越的连通性——得益于其在亚太地区的门户地位,2024年吸引了超过300万的中国游客,而互免签证政策也进一步增强了商务旅行的便捷性。“这里70%的华人人口构成了一个天然的华语文化基础,使得本地从业者能够精准把握中国客户的需求。”潘政志强调,得益于互免签证政策的助力,我们借助“新加坡会展旅游优势计划(SMAP)”和“惠聚狮城全球计划(INSPIRE Global)”等举措,成功吸引了“第二届出海全球峰会”以及“国际产业合作大会”等重大行业活动于2025年在此举办,从而进一步强化了新加坡作为全球顶级会展城市的地位。
中国企业面对新MICE中心的规划,将显著减少活动策划中的时间和人力开销。潘政志指出,我们计划将城市内的会展场地、交通系统以及旅游景点进行有效融合,打造一个“会展、交通、服务”三位一体的生态体系。同时,这一体系将与“一小时商务生活圈”相辅相成,使得与会者在商务会议与休闲活动之间能够实现无缝衔接,而这正是Bleisure群体所极为重视的核心价值所在。他亦指出,新加坡对于融入中国特有的商业元素展现出了欢迎的姿态;同时,本地的MICE行业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能够为中国企业的盛大开业仪式以及文化主题展览等项目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支持。
新加坡之所以能与其他会展城市区分开来,关键在于其创新性的显著特征。作为一个在全球创新指数排行榜上常年保持领先地位的经济体,新加坡吸引了众多生物医药、绿色科技以及数字经济等领域的杰出企业和研究机构。潘政志指出,在新加坡举办会议的中国企业,不仅能够利用滨海湾金沙的虚拟会议演播室、AI智能匹配系统等前沿技术,还得以依托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机构的丰富资源,精心策划技术对接会、创新孵化营等深入交流活动。以2024年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合作发展论坛为例,该论坛通过融入新加坡本土的创新元素,已然成为行业标准共建的关键平台。
在全球范围内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可持续性理念逐渐达成共识之际,新加坡作为先锋,率先确立了绿色会展的规范。无论是滨海湾金沙的太阳能覆盖屋顶,还是新MICE中心的低碳环保建筑设计,亦或是会议期间提供的碳中和认证服务,新加坡均将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理念融入到会展产业的各个环节。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迈向国际市场,并将可持续发展目标作为出海的重要考量,新加坡提供的绿色会展设施和全面碳中和服务,恰好迎合了这一趋势。潘政志以实例说明,谷歌、微软等跨国公司之所以将可持续发展峰会选址新加坡,主要是因为他们看重我国在绿色会展领域的战略布局。
在亚太地区MICE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潘政志着重指出新加坡的独特优势:“我们不仅拥有连通性、创新力和可持续性这三大基石,而且新加坡政府治理的稳定性和透明度、完善的法治环境,也是众多企业青睐我们的关键因素。这种建立在信任与安全基础上的城市形象,使得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安利(中国)领导力研讨会等众多活动得以在此顺利举办。”
针对2025至2027年的近期规划,潘政志透露新加坡旅游局将锁定三大战略目标:首先,致力于扩大中国MICE市场的规模,把握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契机,促进高端及大型活动的成功举办;其次,加强与我国行业协会的紧密协作,通过拓宽合作网络,将新加坡塑造为亚太区域行业交流的重要中心;最后,不断推陈出新,优化“景点+MICE”、“Bleisure”等特色服务模式,开发更多定制化产品,以满足我国企业对于多样化、高品质会议奖励需求的不断增长。”
结语:新加坡致力于整合关键资源,打造服务中国企业的会展生态系统,而中国市场则以其庞大的流量和丰富的活动为新加坡的枢纽地位提供有力支撑。这种依托政策、市场及产业优势的协同作用,不仅体现在重大活动的成功举办上,还通过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实现了相互间的双向支持。或许,随着新加坡相关战略的深入推进,双方在功能上的互补性将得到进一步增强。
孟令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