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上半年多项货币政策齐发力!这是要带来啥巨变?

7月6日,我国对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下调,同时设立了5000亿元人民币的专项再贷款,用于支持消费与养老领域,并进一步完善了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在2025年上半年,中央明确提出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向,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综合运用,有力地营造了有利于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货币金融氛围。

特别在5月7日,我国央行行长潘功胜于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一系列货币政策举措,这些举措主要涵盖三大类别,共计十项具体措施。这些政策从价格导向到数量调控,从关注消费领域到支持创新领域,业内专家纷纷表示,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支持态度,其力度显著,且各项政策正逐步得到有效实施,其成效也将逐步显现。

5月份,我国金融领域的相关数据显现出新的趋势。月底时,社会融资总量及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速度同比分别较去年高出0.3和0.9个百分点。整体来看,金融总量的增长维持在合理区间,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为了促进经济持续向好的回升态势,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5年第二季度会议上,强调了充分运用现有政策工具,并进一步加大新增政策的实施力度。在下半年,为了稳定经济,央行将采取哪些新的货币政策措施呢?

储备货币功能_储备货币地位_

2025年下半年展望,美联储可能继续降低利率,国内通货膨胀维持温和态势,我国货币政策预计将维持宽松态势。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预测,我国年内有可能再次下调利率,下调幅度可能在10至20个基点之间,同时还有可能实施一次25至50个基点的定向或全面降准措施,旨在促进信用扩张、降低融资成本以及稳定市场预期。

程实认为,政策制定的目标不仅是为了稳定国内消费需求,而且致力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引导各类资源向新兴生产力领域流动。

在确保资金流动性充沛的前提下,中国人民银行将持续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进行精确调控和有针对性的措施。据中国银河证券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章俊的观点,针对科技、消费、外贸、房地产市场以及股市等领域,央行有望持续推出或改进现有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消费依旧是中国经济抵御压力的重要支柱。至2025年伊始,相关部门集中推出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的专项活动,这些活动主要针对汽车、家电、电子设备以及旅游等关键行业。

储备货币功能__储备货币地位

宏观政策在支持扩大内需和促进消费方面愈发重视,货币政策亦然。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我国正逐步走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民众的消费结构正逐步优化和提升,对高品质服务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而服务消费领域则展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近期,我国央行推出的针对服务消费和养老领域的再贷款工具,将助力企业提高服务消费的供应质量,更有效地满足公众对优质服务的追求。此举也是未来宏观政策在促进消费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的关键举措之一。

国盛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熊园预测,除了对整体利率进行下调之外,今年在实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方面永川行政服务中心,也有可能进一步降低利率,这样做是为了增强对特定行业的扶持,从而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与转型。

此外,官方曾经介绍过的创新金融工具备受瞩目。章俊表示,这些新金融工具将致力于增加投资规模,旨在解决建设项目资金短缺的问题,预计在今年内将适时推出。尽管刺激消费被置于政策的首要位置,但有效投资的增长依然是实现逆周期调节的关键策略。

章俊认为,此次政策性金融工具的运用范围或许涵盖了消费基础设施等众多领域。具体投资方向或许包括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消费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低碳的转型发展、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交通物流的优化、市政设施的建设以及产业园区的开发等。